铁三寺历史及概况

家乡区县: 江苏省盱眙县

盱眙铁山寺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距盱眙县城约35Km,东边与王店乡毗连,西部与安徽的明光、南边与安徽来安接壤,北部与桂五镇相连。
江苏省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暨铁山寺森林公园,位于苏皖交界处,距盱眙45公里,是江苏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21平方公里的无比纯净的天泉湖,构成了极其独特的小气候条件环境。这里繁衍生息着40多种动物,170多种鸟类,280多种稀有植物,800多种中草药。其中绝大多数为南北地域边缘物种,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区域内山、林、泉、湖、石、洞,自然造化,佳景天成。建于宋代毁于战火的铁山寺现已修复成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基地已落户园中。铁山寺森林公园是生态观光、天文科普、山珍美食、保健度假的绝佳去处。
铁山禅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汉人出家的第一位僧侣严佛调所建,为其开山之道场。公元前117年,即汉武帝刘彻在位的第六年,设置了临淮郡,盱眙为临淮郡都尉治所。据《出三藏记集》上记载,严佛调为临淮郡,也就是现在的盱眙。东汉桓帝(刘志)时,洛阳已成为汉地翻译佛经的中心,并在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马寺。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的严佛调有才无报国之门,深感苦恼。他从临淮郡辗转去了洛阳,在鸿濡寺结识了安息僧安世高。安息僧欣赏他的博学多才,严佛调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遂出家修道潜心研究佛学并参与了译经,成为我国第一个(最早)的汉族僧侣,主要著作有《法镜经》、《沙弥十慧章句》、《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等。公元182年,严佛调回到了家乡临淮郡,主持修建了以铁山禅寺为主的几座寺庙,广传佛法。他希望自己的开山道场像香火一直延续下去,能够铁打江山般牢固,因此取名为“铁山寺”。
地形

公园位于盱眙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是第三纪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熔岩台地,经流水侵蚀后的桌状方山丘陵。公园地形西高东低、山体绝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对高低凹部份为山溪,当地人称之为港。数条山背间的多条山溪的谷底,向东或东南倾斜,山港里径流汇集成湖。

气候
地处北亚热带与湿温带的过度气候区,属不稳定的半湿润气候,季风特征明显,水热同季,四季分明。盱眙年平均气温14.9℃,7月份平均气温27.4℃,全年无霜期215天以上。“公园”地区年平均气温比盱眙县东部高0.4℃。盱眙年平均降水983.5mm,公园地区处全县降水中心,可比其他地区高出100—150mm,“公园”地区年日照数在2200—2250小时之间,略高于本县的东部地区,所以“公园”地区无论是光照、热量、雨量条件均是全县最佳地区,为植物生长,提供优良的条件,“公园”还有丰富的地形小气候,南北坳山冲有近于北亚热带南区气候特点,北坳北坡有暖温带的气候特色为“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条件。
土壤
“公园”内单一的玄武岩母质发育成的基性岩土类的暗色土,色暗棕或褐色,质地中壤,好耕好收,是比较肥沃的土壤。土层厚度与地形相关。山坡或陡坡处,土层较薄(30cm);山体中下部台上,土层厚度中等(30—60cm);山麓和山前平地土层较厚(>60cm),土层厚薄直接制约林木的生长,土层薄处生长松类、柏类;土层厚处(>50cm)生长竹类、水杉;介于期间(30—50cm土层)生长着温地松、刺槐、麻栎、板栗、林间较好地方生长着经济果木。
植物
这里植物种类丰富,占有中国种子植被15个分布类形中的14个,尤其是木植物种多样化性显著,共131属258种,主要树种有槲栎、青檀、黄连木、乌桕等,这里几乎集中分布着江苏所有的野生珍稀树种,野生的漆树,毛叶欧李、迎春,为江苏新纪录的品种,北方大叶朴,南方江脉钓樟,江浙钓樟,羽叶泡花木,中华石楠也到处可见。林下分布着太子参、玉竹、刺五加等贵重药植物。
动物
野生动物有狼、狗獾、狐狸、黄鼠狼等近40种,江苏二类保护动物草獐也经常出没其间。栖息于此地留鸟、加候鸟共有177种,包括寿带、翠鸟、珠颈斑鸠、灰喜雀等,国家保护的鸳鸯、丹顶鹤等候鸟时有出现;这里昆虫种类繁多,已采集并鉴定原种昆虫有11目88科258种,有大尾风蝶、朴喙等珍稀种类。

总有一个未来(2015-03-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