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响水县,因县政府驻响水镇而得名。响水县境内由于成陆较晚,明代以前,今响水口地方只有少数移民。明“洪武赶散”迁来大量移民,靠煮盐捕鱼为生。清朝前期,是两淮盐业发展盛期,县境盐场招集大批盐工。民国时间,盐业虽然衰落,但农业代之兴起,人口继续繁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步发展,人口增长较快。
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以来,黄河夺淮,从县境古“云梯关”入海,由黄河带来大量泥沙,使县境逐渐淤积成陆。而后经营较长时间的土壤变化,自然植被得以生长,腐殖质日益增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土地资源,加之近海滩涂,可从事盐、渔业生产,有力地吸引着人口和迁入。
响水县境人口的迁徙,在群众中一直有着“洪武赶散”的传说,大都称自己的祖先,是从苏州阊门来的。“洪武赶散”始于明朝,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冯仁宏撰写的《新安镇源流》中称:“大明洪武登极之初,虑大族相聚为逆,使各道武员,率游骑击散,谓‘洪武赶散',子孙相沿,传世为例。传至嘉靖,适奉旨击散,而苏之阊门周姓、常之无锡惠性,以及刘、管、段、金皆被赶散,来至朐南(原海州以南地区),芦苇荒滩,遂各插草为标,占为民地,以作避兵之计。”县境人口始祖多从苏州迁徙而来,不少旧宗谱均有记载。因当时称民是强制的,又是武装押送,事情又发生在洪武年间,故称为“洪武赶散”。
响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洪武赶散"迁来大量移民,靠煮盐捕鱼为生。境内的“古云梯关”是古淮河入海口,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棉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浅水藕之乡,中国杜仲之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县。
梧桐子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38154952.html
网络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yxxiaolan
微博首页:http://weibo.com/wxl282506
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wxl28250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