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历史

家乡区县: 盐城市亭湖区

      盐城,因盐而出名,因煮盐而筑城,因运盐河而发展。汉武帝时首置盐渎县,三国孙权他爹孙坚也来恩们盐城当过县令。如此说来我们盐城应该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但是你现在到盐城各个角落,你看不到几件真正的古物、古建筑等。下面让我们了解下盐城的历史吧:

      第一就是盐城人,盐城人基本都不是原住民,都是从外地迁过来的。上面说了盐城自古是战场,原住民被杀光了,其他地方的再迁过来。有人问,这地经常打仗,为什么人们还来啊?是因为这地肥沃啊,河网纵横,四季分明,多好啊。在农耕时代,这是快宝地啊。我们现代的盐城人大多是明朝朱元璋“洪武赶散”从苏州闾门迁过来的,大多有亲戚关系。所以,我们盐城人是古代苏州人的后代。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盐城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地方人的性格特点,南船北马,南腔北调在盐城这个地方混杂在一起,使得这个地方的人既有北方人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

      第二就是盐城话, 盐城话,其实没有这个概念。盐城方言有三个部分组成,东台大丰讲的是“蛮话”,阜宁滨海讲的是“侉话”,盐城建湖是“冒子”,什么叫“冒子”,就是说说话很抽象,信口开河,没有主语谓语,只说重点,往往让别人不知所云。三个地方的人在一起,根本相互听不懂说的是什么。 盐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官话,与南京、镇江、扬州、淮安方言接近。区别于徐州的中原官话、苏州的吴语。盐城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比如说“杀鱼”叫“迟鱼”(凌迟处死的意思)等等。在外面读书的童鞋就知道了,我们往家里人打电话,很多室友以为我们说的是“日语”,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盐城方言乃至整个江淮官话,都大量存在这“入声”且语速较快,接近于“黏着语”,所以就会听起来象日语了!

      第三就是盐城菜,在桌上吃饭,盐城人吃菜不叫“吃菜”,叫“吃咸”。“咸”字突出了盐城菜的特点、也突出了吃菜的目的“下饭”、更是凸显了地方的特色,地名。盐城嘛,盐,肯定是“咸”。说起盐城菜,不得不提“八大碗”。小时候,吃喜酒就是叫“吃八大碗”。八大碗是盐城人办宴席招待客人的酒菜。现在想起“肉坨子”(真的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膘”、”青菜烧牛肉“、”鹌鹑蛋烧鱼丸“、”藕粉圆子“,还有”马哈子炖蛋“、”蚬肉子汤“(透鲜)当然还有东台的鱼汤面(传说乾隆皇帝都赞不绝口)等等那个口水就挂到地上了。呵呵!还记得一种食物叫做”jiaojiao“,小麦、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在农历六月六前后吃,吃法是”jiaojiao“粉里面加入开水,“jiaojiao”与水的比例大概5:1的样子吧,在放点糖,在我们那地方,有句古话“六月六,一口jiaojiao,一口肉”,意思就是那个“jiaojiao“非常健康的食品,能长肉,呵呵!好像现在基本上没见到了。 盐城菜,半汤半菜,都是用大碗来盛。碗中自有乾坤,碗大凸显北方人的豪气、爽朗、大气,半汤半水显出南方人的细腻和精打细算了。味道以咸、鲜为主,个别菜融进南方的甜和西部的辣。还有个特色是每碗都要撒上白胡椒粉,这在其他地方是少见的。差点忘记说了,鸡蛋饼啊!学校门口摊的鸡蛋饼啊!里面夹着个火腿肠,再刷点辣椒和腐乳汁,棒极了!都四五年没吃了,天天想着呢。学富街上邮电局北边的混沌,真是美味。全国其他地方是做不出来的。

       第四是盐城特产,淮牌食盐、醉螺、醉蟹、藕粉圆子、馓子、阜宁大糕、学富风鹅、糯米肉圆、秦南水牛肉。

       第五是盐城人的骄傲

        陆秀夫、乔冠华、 仇和。。。。。。

高山流水lgy(2015-03-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