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分梨

家乡区县: 邢台市宁晋县

宁晋鸭梨,河北省宁晋县特产,旧称“天津鸭梨”。宁晋鸭梨,属白梨系统古老优良品种,拥有千年栽种历史。产品品质优异,营养丰富,2008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质特点

        宁晋鸭梨,属白梨系统古老优良品种。3年结果,5年丰产。4月开花,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皮薄型正,洁净美观,肉质洁白、细脆多汁,清香可口,酸甜适中,品质上乘。单果重≥200克,果实硬度6.5-7.5kg/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15.3%,固酸比≥70。色赛金而肉似玉,质优而耐储,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消费者喜爱。宁晋鸭梨与产于其他地区的鸭梨相比,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果形端正美观,呈倒卵圆形,鸭头状凸起明显;单果重200g以上;果皮绿黄色,表面光洁,果点小且色浅,果皮薄微有蜡质;肉质细脆多汁,石细胞少,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清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2%以上,极耐贮藏,贮后风味更佳。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宁晋鸭梨的栽培始于公元前后的秦汉时期,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据河北省志记载:“鸭梨原产地于宁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荻”。“荻”即“梨”也,“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即指宁晋、赵县、晋县一带。宁晋鸭梨的品质自公元3-4世纪时的三国、晋代以来广受称赞,公元3世纪时(三国)已成供品;魏文帝曹丕诏曰:“真定郡(辖宁晋)梨大若拳,甘如蜜,脆如菱,可以解烦、释涓”。明《赵州志》载:“唐建中三年(782),沙河北棠树甚茂。”公元15世纪开始(明清时代)栽培日盛,因品质独特、味美甘甜而被引种到河间、交河一带。公元19世纪中期(清道光年间)已形成规模种植,千株以上梨园随处可见。至21世纪初宁晋县仍保留有150多年树龄的鸭梨古树群。1949年后,宁晋鸭梨种植发展迅速,滹沱河故道沿岸沙荒地全部被营建成果园。1987年宁晋县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第一批“鸭梨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县”,被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

荣誉认证

     1987年,荣获河北省优质果品。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产品。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2002年3月获鸭梨中国名优果品。2005年、2006年获第九、十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果王称号。2007年获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11月,宁晋鸭梨在首届河北品牌节上被授予“河北省重点推荐品牌”称号。同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发布《关于批准宁晋鸭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特产

李雅倩(2015-03-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