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之天柱景区

家乡区县: 温州市龙湾区

龙湾之天柱景区

天柱风景区地处瓯江口南岸,大罗山东麓,总面积12平方公里。登上山冈,遥眺东海,令人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振。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距市区中心28公里,离温州机场5公里,交通便捷。景区所辟交通主干道与永强大道、天中公路相通,游客往来方便。天柱风景区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丰富,以“峰奇、石怪、瀑飞、水碧、庙古”见胜。有荥阳园、观海坪、天柱寺、盘谷湖、五折瀑、天柱峰、弥勒峰、观音峰、美人峰、鲤鱼倒游、狮子壁、陶成洞、老虎洞、爬山石、母子岩、骆驼石、八戒贪吃、仙人影、第一山、百家尖等四五十个景点。诸景相得益彰,交映生辉,形成一派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葱茏苍翠、清幽静谧的自然环境。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真迹墨宝和名句佳作,为天柱胜景笼上一层浓郁的文化色彩。

天柱景区属于大罗山系,为花岗岩地貌。由于地壳运动,花岗岩山体在雨水的侵蚀下,逐渐崩解、坍塌和剥离,形成了天柱景区奇峰怪石的奇妙现象。这里被地质学者称为“地质地貌博物馆。”

  在这里,可以找到火山遗迹,许多像被火烧过的岩石就散落在山间;这里有裸露在地表的动植物化石标本,仔细寻找,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这里的岩石很容易风化,长期的演变,形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有巍然挺拔,高插云霄的天柱峰;有雍容大度、气魄雄伟的弥勒峰;有慈眉善目、端庄大方的观音峰;有错落有致、节骨相连的“龙脊”……千姿百态的造型,不得不叫人叹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神来之笔。如果游客对地质感兴趣的话,这里是研究大罗山沧海桑田,历史变迁的好地方。

  多样的山体岩石造型,构成了天柱景区独特的自然美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他的《石室山》里写下:“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石室冠林取,飞泉发山椒。”赞美了一千五百多年前这里的胜景。

  这里的水,是绿的,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绿”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朱自清先生在温州中学任教期间,曾经来到天柱景区,写下散文《白水祭》,赞美美人瀑。这里的瀑布能把水的美展示得淋漓尽致。祭西潭,一虹瀑,双凤瀑……或是气势磅礴,烟雾弥漫;或是曲折转换,飘逸洒脱,特别是在阳光折射下,发射出一道道五彩缤纷的长虹,煞是好看。

  这里的水很美,水大多是从山体中,岩缝里滲出,点点滴滴,汇成涓涓细流,然后像绿色的绸子,顺着山间蜿蜒流淌,形成瀑布,倾泻而下,汇合交融,注入永强塘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永强塘河比作“母亲河”的话,那么这些源于大罗山的水就是“源头活水”。

  千年古刹蕴存博深文化

  美好的东西总让人驻足留连。天柱景区独特的景色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在此留下众多真迹墨宝、名句佳作;承载文化的古刹、摩崖雕刻在这里“落户”;还有美丽的传说……

  天柱寺是一座千年古剎,是浙南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据《永嘉县志》记载:“天柱禅寺始创于晋代,重建于唐贞元年间”,是大罗山西麓的仙岩寺的五大寺院之一,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号称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天柱寺又称”瀑泉寺“,明朝中叶,改称“天柱寺”。

  “永嘉四灵”之一,南宋诗人赵师秀对这里情有独钟,所作的《冷泉夜坐》诗很有名:众培碧沉沉,前峰月正临。楼钟晴听响,池水夜观深。清净非人世,虚空见佛心。却寻来处宿,风起长松林。意思是冷水泉旁众境翠,弥勒峰前月照明;佛地焚钟见清静,夜深更坐似归宿。全诗颇具禅趣。

  天柱寺的山脚下的郑宅村边有一处米芾的墨迹。村口东面山坡上有一块约4平方米的岩石,上面刻着“第一山”。据专家考证,这是“宋四家”之一,米芾所写。该字体清雄飘逸,潇洒超脱。

  为什么叫“第一山”呢?据郑先生介绍,以前永嘉场还是一片汪洋,来往温州、福州之间的船只要避风浪,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山,所以叫“第一山”。也许这种说法是否确切,有待考证。但永嘉场(今永强一带)过去是汪洋大海是确实的。《山海经》记载:瓯居海中。说明远古时期,温州一带包括永嘉场还是海洋。

美人瀑又叫“白水美人瀑”。过去她有多张面孔。天气好时,美人瀑展现出她迷人的一面。因常年水流直落谷间,沿崖不断溅起朵朵浪花,尤如仙女散花,故称“美人瀑”。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曾经于公元731年冬天去乐清,当船驶进瓯江口时,他目睹美人瀑的风采,欣然写下:“廨宇邻鲛室,人烟接岛夷。”佳句,描写美人瀑的神秀。而且,美人瀑还作为地标,为来往于东海上的船只,辨识是否到达温州。

  美人瀑也有她可怕的一面。每逢大雨,山洪暴发,洪水一泄千丈,冲房荡舍,淹没良田,祸害百姓。人们又恨她,骂它是“美人妖”。永强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大罗山上美人瀑,潺潺流水赛罗衫;大雨一来泄千丈,万亩良田遭灾殃。

憧憬宝贝98(2014-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