甏肉干饭

济宁四吃(四)

家乡区县: 济宁市任城区

甏肉干饭

      济宁美食暂时就要告一段落了,这是最后一篇介绍济宁特色美食了,也是最有典范的一种美食!至少也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

      有个字很生僻,人多不注意:甏。不过,济宁人一看就知道,beng.

      济宁有一种地方名吃,甏肉干饭。

      每个济宁人都吃过甏肉干饭,有的人吃了一辈子甏肉干饭。

      甏,就是坛子,一种陶器,口小腹大。济宁农村里还有老太太把坛子叫:小甏子。用陶器煮食或者蒸食要早于铁器。人们在使用铁锅以前就是使用陶罐煮饭。今天,我们还用陶器煮饭,比如砂锅。用坛子蒸煮猪肉也不独济宁有,东北就有坛子肉,坛子肘子。大概是坛子蒸煮,适合细火慢煨,肉能烂而不化。

      济宁的甏肉干饭起于何时,应该是元朝以后。元朝时,京杭大运河贯通,济宁慢慢兴旺起来。济宁城原来就是一个小城,并且是城南有四座湖,城北有五座湖,大水涣涣。大运河贯通,济宁立刻成了难得的码头,南极吴越,北通幽燕,最鼎盛时,是山东的第二大贸易城市。于是,五行八作的生意人多了,卖吃卖喝的也多了。

      甏肉,就是选肥瘦相间的猪五花肉,切大块入锅煮,去沫,肉焯水晾干,改刀,一指厚,长可三四寸,加入桂皮八角等入锅再煮,大火煮开,加酱油等小火慢煨,直到肉烂,但烂而不糜,颜色酱红。慢火细煨时,可加入鸡蛋,海带,面筋等,与肉同煮。此道理很简单:“有味者使之出味,无味者使之入味”,《随园��话》就是这样讲的。

     也可加青菜,不过不是同煮,吃时,在锅中涮一下即可。

     甏肉,多与干饭搭配而食。干饭,用大米蒸成。济宁周边有水,多水稻,人也喜食大米。

     最初,甏肉是在铁锅中煮还是在陶甏里还不好考证,估计是用铁锅,传热快,好熟。但是卖甏肉干饭在卖的时候是用甏的。

     最早,卖甏肉干饭的,是担着担子,一头是干饭,一头是火炉,火炉上蹲一甏,甏中放肉,炉中炭火。大街上,码头上,走街串巷,哪里人多哪里去,有买主,放下担子,一边盛出干饭,一边盛甏肉。肉在甏里,走街窜巷可避灰尘,甏下有炉子,炉中有火,随时加热,适合肉食。一碗干饭,再吃几块凉肉,估计舒服不到哪儿去。边走边加热,肉香飘溢,还能招揽买主。

     就这样,肉因为是在甏中卖,叫来叫去,就是甏肉干饭。老济宁人称呼卖甏肉干饭的,还往往说:干饭挑子。

    那时,济宁城还很繁华,南来北往的船,东南西北的人,推车的,担担的,骑马坐轿的,做买卖的,看热闹的,干饭挑子颤颤悠悠,走小巷,过大街,河边柳树下,一放,买干饭的过来,你一碗他一碗,老济宁人三天不吃就想得慌,外地人路过济宁,尝一尝也是感受一下济宁的风土人情。

     甏肉长条大块,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真的是“肉吃满口”,这样吃着才香。很有山东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气。济宁附近的徐州,济南还有一种“把子肉”也是长条大块的猪肉,其义就是拜把子,结拜为兄弟,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意思。徐州曾经是山东的一部分,称山东的南大门,后来又划归江苏,称江苏的北大门。故徐州风俗有山东的彪悍。

    干饭米粒洁白,晶莹,和甏肉搭配正好,还可以浇汤,汤是煮甏肉的肉汤。

    人活一张嘴,把饭吃饱了再说其他。

    卖干饭的先顾别人的嘴,再顾自己的嘴。“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道在万物啊。

    甏肉早就没有担着担子卖的了,成了一家家铺子,甏肉也不再甏里卖了,敞口的铁锅,锅内有肉有菜,鸡蛋面筋,卷煎海带,狮子头,肉鳖茄,青椒灌肉,豆腐皮,豆腐泡等,食客看锅点菜。锅下炉火。这点还有旧风。有了桌凳。不过一般的甏肉店倒是不忘出身,店内多简陋,类似成都的“苍蝇馆子”。也有把店面收拾得比较现代的甏肉店,有了凉菜,有了啤酒,吃甏肉干饭的,高兴了,先喝两瓶啤酒。

     甏肉,原来只是猪肉,济宁城里多穆斯林,现在也有羊牛肉的甏肉干饭,纯清真。

     光吃干饭难免“叫水”,卖干饭的多有免费的米汤,也是蒸干饭时沥出的米汤,蒸米水少,所以才叫干饭。米汤免费,也是原汤化原食。

     桌子上少不了的是大蒜。吃大蒜,可解油腻。据说还杀菌等功效。济宁人吃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这么多,仅仅是好吃。或者,不吃觉得不舒服。

    济宁城里,到处都能看见甏肉干饭,很好吃。外地同学来,不认识“甏”字也不要紧,尽管吃就是。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是:http://www.wm23.cn/chengci,谢谢关注

Cheng慈同学(2015-03-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