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古八景
出于热爱家乡之情,各地多有“八景”、“十景”之说,且多由地方文人雅士搜罗当地风光美景、文物胜迹排比佳名,或撰成美文,或以诗歌咏,从而美名远播。耀州清代流传的“八景”之说,现如今仍有很多城乡耆时常挂在嘴边津津乐道。
耀州八景诗的作者郭泌,城内北街新民巷人,清咸丰时举人。咸、同年间曾在陕甘总督衙门任事,才思敏捷,文笔优美,据传曾与左宗棠交往甚切,传世诗作除耀州八景诗外,另有香山八景诗等。按照习惯,各地的“八景”、“十景”诗文作品大都选取当地公认的风光美景或文物胜迹,并赋予佳名、配以诗文。“耀州八景”分别是漆沮会流、锦阳叠翠、宝鉴祥光、太玄古洞、公冶长墓、泥潭仙乐、富宫晚照、万佛神钟。由于历史变迁、环境改变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有些景点以今日眼光观之已无景致可言,有些也泯没无迹,难寻其踪了。为保存传统文化,根据城内先辈耆旧传说,对照郭泌诗文原作,简要介绍各景内涵如下:
漆沮会流
盈盈二水会中流,如雪芦花铺满洲。
河上诗人归何处,烟波依旧汉时秋。
漆、沮二水环绕耀州城,北来南下,至城南合流一处,出岔口(鹳鹊谷)流入富平境石川河,后汇入渭河,其特殊景致在于夏季雷雨过后山洪暴发时,两河之水一河浑浊一河尚清,漆、沮两水会流处如一线划界,一清一浊、青黄分明,堪称奇观,故称一景。旧时南门外南稍门处(今城南一号大楼南侧处)建有一木牌坊,民国初年县知事张建寅曾为其题额,面北为“漆沮会流”,出城人南望可见,面南为“北山锁钥”,由南来进城者北望可见,颇能反映耀州地理位置特征。
锦阳叠翠
锦川石径半倾欹,柳色青青尽扫眉。
浅水平沙常滴翠,轻盈飞絮欲题诗。
耀州城北沮河川道名锦阳川,此处地势平坦,农田如茵、烟云淡荡、疏柳长堤、果蔬鲜香、芦荡桃林、风景如画,故称一景。清代知州李铨“锦阳川记”美文与名士康乃心之诗题跋碑石存药王山大殿。七十年代以来,这里又是耀州特产辣椒、白蒜的主产地,大棚蔬菜更是远近闻名。
宝鉴祥光
山名宝鉴顶微圆,树色苍苍带朝烟。
入暮晴霞红一片,三农即此卜丰年。
据《耀州志》载,耀州城东之宝鉴山“年丰则山有光如鉴”。北宋皇祐年间,县令王扬廷在州署后筑有“望辉台”(址在今区政府后院)观望此景,预卜丰收。这当然是古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因宝鉴山山体为石灰岩,偶尔在夕阳照映下发光,亦在情理中,又传夜晚发光,可能为偶见磷火之光。耀州之名取意“祥光照耀州城”即来源于此,故与耀州得名有密切关联。
太玄古洞
太玄玄妙何处寻,隋唐高风照古今。
世远山中遗踪在,洞门常锁白云深。
太玄古洞指药王山药王大殿孙思邈坐像后的“龙穿洞”,传说此洞是灞河龙王为报药王救命之恩而钻,专让是药王休息隐居的。父老传说,洞深四十里,直通黄堡后洞(今去铜川公路旁石崖上有石洞),有“前洞烧香,后洞冒烟”之传说。因中间隔几处山沟,显然荒诞不经,石洞应为天然形成之石灰岩溶洞,经人工雕凿才成为现在的样子。明张琏《太玄洞记》中“世传洞为龙穿,今手其痕,非天成者,安知非秦汉时取石窟乎”的说法,明代乔世宁也认为“信然”。
公冶长墓
公冶谁谓是荒唐,圣典煌煌荐禘尝。
一堆黄土留千古,犹觉墓草留余香。
在步寿原北杨家庄村北边的一处田野中,有一座青石砌垒的长方形建筑物,当地传说是春秋末期公冶长的坟墓,更有许多关于公冶长能听懂百鸟言语的美妙传说故事一并流传。公冶长是孔子学生(一说女婿),活动在鲁,未闻入秦,耀州有墓,显系附会。乔世宁也认为“传疑”。
泥潭仙乐
绿水青山别有天,霓裳一咏会琼仙。
引商刻羽凭谁唱,岂及泥潭祝万年。
城东北泥阳堡坡下公路旁,旧有龙王庙,下临漆河,靠崖边有一水潭,水色碧绿,不知其深,人称“碧波潭”。传说每逢夏秋午后,潭内会发出一种美妙悦耳的声音,犹如仙乐。据考,此潭地处河水急流转弯之处,水激岸边岩石时发出鸣响势属必然,文人联想丰富,笔下生花,称其为“泥潭仙乐”。
富宫晚照
盈盈一水照无穷,父老相传是富宫。
多少游人情畅处,开心最喜夕阳红。
富宫指“富宫亭”。据《耀州志》记载,北宋名相富弼之父富言曾在耀为同知,“弼随侍,读书耀州”,“后七十年,知州汤元甫欲存其故迹,乃就子城筑台作亭”。现遗迹已不存,址在今南街小学后操场东北角与南宅子巷民居交界处,旧传富公庭院中有一石槽(有说鱼盆或碓窝),偶逢夕阳西下时,池水中依稀可见西原农人耕作的图像,颇逼真。应该是在夏季雷雨过后天晴时,空气清新,加之当时人烟污染少,在夕阳反照下由光线映照成像而成。如今之环境显然不得复见,古人不知原由,以为奇观。
万佛神钟
噌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天荒。
万佛金身传世久,千秋胜迹亦苍茫。
西原西崖畔,赵氏河东岸赵家坡附近,旧有一古刹佛寺,原称“延昌寺”,为北魏孝文帝时延昌公主出家之寺院。“公主天性独悟,厌居欲海”,“乃结草为庵,誓修苦行”,“手塑万佛,心祈冥佑”,构立精舍,人称“万佛寺”。传说,寺内为了铸造一口大钟,派众僧四方化缘,碰到一对夫妇不肯施舍,却硬要把孩子舍给,和尚没法只得走开,结果大钟一直铸不成形,最后不得已将那个孩子要来化进铁水,钟始铸成。后钟每被敲打,似乎总能听到孩子哭诉:“狠心的老子负心的娘”。也有人说这口钟声音宏大,声传数十里,有驱雾散雹之效。
以上“八景”之说及其诗文在耀州已流传了一百余年,大家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经百余年社会变迁,有些已名存实亡,不成其景,如漆、沮二河由于河道治理,上游修了水库,已难再现洪水暴发时清浊分界的景象;宝鉴山经五十多年的采矿取石,山峰已经被铲平,何来祥光,倒是矿山灯光昼夜照映;泥潭、富宫亦无迹可寻;公冶长墓本来就属传疑;万佛神钟亦不知所踪;锦阳川道因建设原因,楼房拔地而起,公路、汽车昼夜嘈杂,再难见其当年幽静的田园风光和青山绿水的迷人景致,只有太玄古洞因药王大名而令人深思遐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编修地方志征集资料时,进行过一次“耀县新八景”征集活动,撰写诗文者不下十数人,有“八景”、“十景”甚至“十二景”,诸说不一,见仁见智。当时,所列之景点互有交叉重复,除保留一些主要历史名胜文物景点外,也着眼一些宏伟的现代建设景观,主要有:塔坡遗址、药王仙迹、石峰竞秀(大香山)、铁车凌空(水泥厂高空运料索道)、二水四桥(城郊漆、沮河上诸桥)、东西双铁(铁路)、北湖月夜(桃曲坡水库)、南园春晓(南街幼儿园),薛寨风光、烈士陵园、东西倒虹(引水工程)、政府大楼、药王大殿、耀县古塔、锦阳晨曦、阁川渔舟(玉皇阁水库)、北关闹市、柳原蜂舞(林场蜂群采蜜)、文武对峙(文王、武王山)、山城鸟瞰(县城景致)、庙湾松涛、三坳麦浪等。这些景致基本上把区境内可观之“景”尽收于笔下,意见交叉纷杂,因无权威评选标准及评选统计办法,仅是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开阔眼界、切磋学习而已,最终莫能定于一尊。
近二十年来,耀州发展迅猛,建设工程更是日新月异、天翻地覆,加之为发展旅游事业,照金—香山景区、药王山景区及锦阳湖景区均有大规模的翻新变化,更宏伟壮美的人为景观也不断出现。现若要重新确定“景点”,须纵览全境,定出标准,通过一定程序,发动公众广泛参与,方能确定反映耀州实际、又令公众认可悦服的“八景”、“十景”。
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ruoxing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52255576.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