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历史人物之崔恭

家乡区县: 邢台市广宗县

崔恭(1409—1480)字克让,崔南苏人。明永乐七年(140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过目不忘,9岁就中了秀才,人称神童。宜德十年(1435年)考中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高中递士。时年27岁。

初授户部主事,被派出督理延馁仓储,因才干超人,很快升为莱州知府。正统十三年(1448年)菜州大早,蝗飞蔽天,颗粒未收。众议奏请朝廷降旨开仓赈济。恭说:“坐等朝廷降旨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下令立即开仓赈济灾民,共发粮60万石。莱州百姓得以活命。任莱州知府6年,政绩沛然,史书称“威惠大行,吏是民怀”。莱州百姓把他比作清廉刚直的东汉名臣扬震(曾任莱州刺史).后又制“去思碑”立于杨震祠内。

景泰四年(1453年),越级升迁为湖广右布政使,到任后,全部革除各项冗赞,不准官府压价购买百姓的货物,尽量缩减开支,以减轻百姓负担。这时苗民攻打武冈州,对此,崔恭既准备围捌,更注重安抚。结果苗民皆听抚,不动兵就平息了事态,百姓避免一场灾难。公安监利两县流民互相攻杀,恭下令流民均可附籍,不愿意的待秋粮下来送回家去。流民随即安定下来。同年,又升调江西左布政使:这时恭已足高级官吏,可囊中只有律令图书,衣服敛套,别无长物。其为官清廉至此。到江西任所,果断地惩处了一批贪官荇吏,各级官府为之肃然。制定了“均徭法”,按民户r粮多寡摊派杂役,规定农民10年内服一次劳役,其余9年可安心生产劳动。这一制度利于农民发展生产休养生息。

天顺二年(1458年),升为右副都榔史,奉旨巡抚苏州、松江请府。临行前皇帝在文华殿召见了崔恭,委谕甚切。恭到江苏,礼贤下士,邀请当地阅历广的老者,询利害,议兴革,集思广益。审理积案洗雪冤屈,平定粮价以利民生。当时吴淞江湮扛塞已

80年,百姓深罹其害。恭督领民工开挖疏浚河道60里,遂畅通无阻。又组织民工6万,疏浚治理了仪真漕河、常镇河、曹家港、薄汇塘、六磊塘、乌泥泾诸水,共开挖疏浚河道300余里。当地百姓感恩戴德,把崔治理的曹家港改名为“都堂铺”(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等称都堂).以为永久纪念。

天顺四年(1460年)返京,被委任为吏部右侍郎。恭在吏部设置“劝惩簿”,专记官吏们平时的表现情况。贤才任用,劣者罢黜,皆有依据。故当时吏部用人得当。尚书王翱对恭很倚重,后升吏部左侍郎,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制。成化五年(1869年).恭被封为吏部尚书。时年60萝。5个月后,因母丧回家守制。成化九年(1873年),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在任期间,罢黜不称职的官吏数人,仕风为之一新。成化十年(1875年)奉敕参赞机务,恭得以参与处理军国大事。

恭自任吏部侍郎开始,就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均于挽留。成化十三年(1877年)终于获准。恭回到崔南苏村后,家居屏处一室,手不释卷,以读书自怡。成化十六年(1480年)病逝。终年70岁。皇帝遣使谕祭,赠太子少保衔,赐谥号“庄

敏”。

崔恭辞世后,县人在城内孔庙之右建崔恭祠,井于弘治五年(1492年)在城内北街修建崔恭坊,上书“两京冢宰,富保尚书”8个大宇。这座牌坊几经修葺,巍然屹立460年,供人缅怀这位为国为民作了不少好事的崔尚书。

  现在崔尚书的后代仍保存这当初圣旨,并一代一代的传承着。

电商 高朝爽(2015-03-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