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搬经中学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首创于1950年。五十年来,她历经岁月的洗礼,完成了由一年单轨制私立初中补习班到江苏省重点高中的多级嬗变,声誉日隆重,已崛起而成为通扬交界地区一所较有影响的农村完全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初、高中毕业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肇造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国民素质的提高,在物力匮乏的情况下,加大教育投入,办学兴教,搬经中学应运而生。1950年秋,如皋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私立如皋县倪健初中补习班,是为搬经中学前身。首届招生一个班,学生70名,附设于倪健小学内,由倪健小学校长顾万青兼任校长。校址即今之如皋市搬经镇倪桥小学。
建校伊始,适逢抗美援朝。学校配合地方党政领导,在师生中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刚升入初中不久的数十名热血青年和全校教职工受到了一次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校园内纷纷贴出《声讨书》、《决心书》,师生争相捐资购买飞机大炮,以实际行动保家卫国,其情其景,十分感人。
1952年,经当时苏北行署文教处批准,学校转为“私立如皋县倪健初级中学”,委托如皋县人民政府教育科代管,任命顾万青为副校长,主持工作。学校由单轨而为双轨。其时,学校面临教学和建校双重任务,在国家和地方干群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提出了“因陋就简,教书育人;艰苦奋斗,建校创业”的响亮口号,上下同心协力,用汗水在白纸上描绘出了一幅新美的画图。其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迈出了更大的步伐。1956年国家接管了私立倪健初级中学,成立“如皋县倪健初级中学”,顾万青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1957年,全国范围内的反右斗争扩大化殃及倪健初中,学校有三名教师被扣上右派分子帽子,蒙冤达二十年之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上下皆天黑地,人妖颠倒,是非混淆。党的教育事业首当其冲,搬中66、67两年停止招生,该毕业的学生则留校“停课闹革命”。花样百出“战斗队”遍布全校,原本被誉为圣殿、净土的校园,变成刀光剑影的角斗场。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搬中领导和教职工共12人遭到冲击和迫害。主持学校工作的副校长贾彭龄,被打成阶级异己分子,直到七六年二月病故,也未得到平反昭雪。众多天真无邪的青少年和原本善良的教职工,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有的挨整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有的整人,误入歧途……
1968年恢复招生,初、高中各招两个班,73年各增一个班。但在极“左”路线统治下,国无宁日,校无宁日,无政府主义思潮和“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自68年起,学制也由初、高中“三三制”改为“二二制”,教育质量跌至谷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