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简介
海门市,是江苏省南通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东濒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被誉为“北上海”。
海门市总面积1149平方公里,100.06万人 (2013年末),下辖2个街道和9个乡镇。海门市是中国闻名的“科技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长寿之乡”,“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历史沿革: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县兴仁镇)。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江苏省海门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门县隶属苏南政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南通地区撤销,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属于南通市代管,市人民政府驻海门街道。
区划沿革:
2011年6月,海门镇与三和镇合并,设立新的海门镇,镇政府驻海门镇秀山西路581号;将三星镇与天补镇合并,设立新的三星镇,镇政府驻三星镇宝成路44号。
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底,海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将20个乡镇(其中镇19个、乡1个)调整为3个街道、9个乡镇(其中镇8个、乡1个):
撤销海门镇、德胜镇、三星镇,设立海门街道、滨江街道和新的三星镇。
撤销三厂镇、临江镇,以八匡河为界,分别设立三厂街道、新的临江镇。
撤销常乐镇、麒麟镇,设立新的常乐镇;
撤销悦来镇、万年镇、三阳镇,设立新的悦来镇;
撤销四甲镇、货隆镇,设立新的四甲镇;
撤销余东镇、树勋镇,设立新的余东镇;
撤销正余镇、王浩镇,设立新的正余镇。
将包场镇、东灶港镇、刘浩镇合并设立新的包场镇。
区划详情:
海门市形成“一中心五片区”的区划布局。“一中心”即中心城区,包括海门街道、滨江街道、三厂街道。“五片区”即:西北部片区,即三星镇;东南部片区,即临江镇、海永乡;东北部片区,即包场镇;中部片区,即常乐镇、悦来镇、余东镇;北部片区,即四甲镇、正余镇。
区位:
海门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市境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
海门市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与上海的直线距离仅60公里,海门市土地面积1148.7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海门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西部最高处海拔5.2米,东部最低处海拔2.5米,南北横截面呈孤形,两头低、中间高。
气候:
海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6℃,1月为全年最冷月,极端最冷月为1963年1月,月平均气温0.0℃;7月为全年最热月,极端最热年为1971年7月,月平均气温29.9℃。
水文:
海门市年平均降水量1040.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500.7毫米(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654.6毫米(1978年),年降水量小于700毫米和大于1300毫米的频率分别为2.2%,15.2%,年降水量在850毫米以上的年分占78%。
水资源:
海门属长江流域范围,紧靠长江入海口,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主要河道为人工河道,形成三横七竖的格局。三横从北向南依次为通吕运河、通启运河和海门河,为境内最主要的三条河流,均为东西走向;七竖自西向东依次为新江海河、浒通河、青龙河、圩角河、大洪河、大新河、黄家港——灵甸河,均为南北走向,境内其它小河多数呈南北走向与这七条河流平行等距分布,区域内的河道已全部连通。
湿地资源:
海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江海滩涂湿地资源。截止2013年,黄海滩涂总面积9.7万亩,长江滩涂总面积11.90万亩。部分滩涂已被开发利用于水产品养殖。
动物资源:
截止2013年,海门市内共有野生植物31科126种,多为草本植物;陆生野生动物42种,分布于3门7纲;淡水野生动物主要是鱼类,有20种,分布于11科,主要的品种有日本鳗、中华鲟、河豚、大银鱼等。
人口:
2013年末,海门市户籍人口100.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92人,全年出生人口6092人,人口出生率为6.1‰;死亡人口8288人,人口死亡率为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