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章丘第八站——危山兵马俑

家乡区县: 济南市章丘市

危山兵马俑出土于济南章丘市圣井镇政府驻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风景区半山腰上,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马俑陪葬坑。

危山位于章丘市的西部,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处,海拔高度约205米。其南侧可遥见泰沂山系北侧的一些山丘,四周为山前平原,因此,海拔不高的危山成为耸立在四周平原中的“高山”。

发掘折叠编辑本段
危山兵马俑
危山兵马俑

2001年圣井镇政府规划投资1.3亿元在危山恢复建设危山风景区。当年投资4000万元开辟建设圣井广场并恢复了部分道观、庙宇。2002年,对风景区内进行植树绿化时,发现了汉代陪葬坑,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使在危山发现陶俑的消息很快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到文化(文物)部门。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文化局对这一发现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考古队从11月29日至12月30日,对危山汉代陪葬俑坑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

此次发掘,共发现汉代陪葬坑三座,其中一号坑为车马俑坑,二号坑是与墓主人生活有关的俑坑,三号坑除了石棺与木棺内的零星骸骨外,出土了一些陶壶、陶盆等器物。另外还发现了三四十枝箭头和一些不明用途的石丸。

概况折叠编辑本段
一号陪葬坑呈南北向,其南北长约9.7米,东西宽1.9米,深0.7~0.9米。坑内摆放的车马兵俑自南向北排列。从整体看,应是反映汉代显贵出行的兵、车、马队列的形式。坑内各种遗物达四五百件。由于盖板的倒塌,坑内的车、马、俑破碎严重。坑内遗物包括170多个陶俑、50余匹陶马、4辆陶马车、近百面盾牌。此外还发现有建鼓、卑鼓,璧、磐、珠等与鼓乐和礼制有关的陶质遗物。所有发现的陶质品均有彩绘,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侧。南北长3.3米,东西宽26米。在坑底部发现一辆车、两匹马和7个陶俑,其中5个为女佣。在坑底还发现木质箱子腐烂的痕迹。

在第一辆车的后面,是两排骑兵。前一排骑俑的身体较大,后一排骑俑形体相对较小。两排骑兵后是第二辆车,车前有四匹彩绘成红色的马。车有车横、车厄、车辕、车厢、车轮等部分组成。车厢上有红色的彩绘,前侧有扶栏,从车厢内构件看,应有其它质料的车棚。第二辆车的后侧是一排骑兵。骑俑的形体相对较小。

骑兵队列后是第三辆车。第三辆车由四匹黑色的马拉车,马身上有红色彩绘线条。车的形制与第二辆车大致相同。第四辆车紧随其后,车厢上有红色的彩绘,用细刻画双线在车厢画出方格网以表示车厢的结构。在第四辆车的后侧是鼓乐队伍。鼓乐队伍的后面是一个由100个陶俑组成的步兵方阵。这些步兵俑在陶俑中形体最小,高度大致在40厘米以上。步兵俑的身前多摆放着盾牌。

关注折叠编辑本段
关于危山陪葬坑的年代、性质、地位和作用,自其被发现之日起,就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说法和推测。

危山发现的陪葬坑是山东地区首次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俑坑,是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有关专家宣布,在全国已出土的兵马俑中,这组兵马俑的规模、结构和意义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咸阳杨家洼兵马俑,堪称全国第三大兵马俑。

AmazingLi(2015-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