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是“仙桃”

家乡区县: 湖北省仙桃市

城市简介
     仙桃市,湖北省江汉平原区域中心城市,民营经济发达,享有“湖北温州”、“湖北东莞”美誉, 仙桃·福星城是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的商贸、物流、交通中心,湖北省规划建设的六大枢纽物流基地。

      仙桃市,多年来以全省首强县市身份5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6次跻身中部十强县市、中国金融生态市、中国最佳粤商台商投资城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特色产业百强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大市、全国油料产出大市、全国淡水养殖大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中国黄鳝之都、中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市、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基地……

      仙桃市,东邻武汉,西接潜江,北依汉江,南靠长江,境内地势低平,湖泊河流星罗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全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5万,常住人口118万。仙桃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充满活力,仙桃是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商贸、政治、交通中心,湖北省政府规划的六大物流枢纽。仙桃市定位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经济总量连续二十多年位居湖北省县级市第一位。

仙桃历史

     沔阳属古“云梦泽”。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夏、商时为荆州域;西周建立后,周成王封鬻熊之后于荆山子男之田称荆楚,春秋时为郧国、州国地,东周桓王十一年(公元前701年),郧、州、隋、绞、廖等国伐楚,为楚国所灭,遂属楚地,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于江上而不返;楚平王游云梦,驻跸排湖,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秦灭六国后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本地属南郡; 汉承秦制,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东境为竟陵、云杜两县。沔阳西北为江夏郡云杜县地、东南为南郡州陵县地;汉高祖诈游云梦擒韩信;汉武帝时在郡之上复设州,分天下为十三州,仍隶属荆州南郡;三国时云杜、州陵属吴地,魏蜀吴共争荆州,赤壁之战即发生于沔阳南部(今洪湖)附近,后荆州大部为吴所有,南郡亦属之。

      晋灭吴后不久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战事频繁,荆州成为南朝北方军事重镇;南朝地少民多,遂将地划分为较小的郡县便于管理,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始于本地置郡设县,因地处沔水以北而称沔阳郡——是为建制之始。分竟陵郡设沔阳郡,领云杜、沔阳二县,沔阳县由云杜(县治今剅河附近)析置。置州城郡,领州陵县,县治今新滩口;置营阳郡,领惠怀县,县治今张沟附近。

     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0年),废州陵、惠怀二县,并云杜、沔阳二县置建兴县。北周置复州,州治建兴县,旋为沔阳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沔阳郡为复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市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徵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直隶防御州,领竟陵、沔阳二县。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徵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市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景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沔阳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废玉沙县,并玉沙县地入州,沔阳为直隶州,直属湖广政司,领景陵县。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属汉阳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北境沔阳州,州治沔阳城。三十年(1765年),废文泉县,并入沔阳州。

     民国元年(1912年),改沔阳州为沔阳县,县治沔城,属湖北省江汉道,直属湖北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道制,直属湖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在彭场镇建立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沔阳县人民政府。建国初期设沔阳专署。1951年时沔阳隶属荆州地区,分沔阳南部置洪湖县(今洪湖市)。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1994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议批准,仙桃市列为省直管市(副地级市),仙桃市委书记、市长等为厅级副职。 仙桃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代不乏贤,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

“仙桃”的由来:

      一、唐代贞观年间,回纥使臣缅伯高,奉国王命令,携一只仙鹅到唐朝进贡,途径沔阳境内,不料仙鹅展翅逃遁。仓促间,缅伯高只抓住一片鹅毛。无奈,他只好硬着头皮将鹅毛进贡唐太宗,并奏曰:“仙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鹅逃遁,倒地哭嚎啕。上奏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并回赠了一些中原特产给缅伯高。后来,人们把仙鹅逃走的地方取名叫”仙鹅逃“,又称”仙逃”。久之,就由“仙逃”变成了“仙桃”。
      二、明代时,因仙桃地处汉江和锦瑞河之间,地势呈桃形,故取名“仙桃”。
      三、古时,仙桃名“尖刀咀”。后人嫌“尖刀咀”不雅,取“尖刀”诣音为“仙桃”。
      四、清代,有一老者装了一船桃子来此地出售,因质次价高,买者甚少,老者一气之下,将桃子掀入河中,此地帮名“掀桃”,后改为“仙桃”。
      五、传说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时,将王母娘娘那五百年开花、五百年结果的仙桃饱食一顿后,还带了一些下凡,不慎失落一个在仙桃境内,这里就长出了一片桃林,结的桃子又红、又大、又香、又甜,人们吃了可以廷年益寿。“仙桃”由此而得名。
      六、有一仙女路过沔阳一个小镇,只见这里景色秀丽,人杰地灵,就想试试这里的人心如何,于是挑了一担桃子在此叫卖。买者甚多。她问:“你们买桃子给谁吃?”青年人说:“孝敬老人的。”老年人说:“是给小孩的。”仙女一听,连声称赞这里的人都具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她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上桃子,便将没有卖完的桃子往地上一掀,顿时这里就长出了十里桃林,随之开花、结桃。人们见了都高兴地说:“这是仙人仙法长仙树,仙桃仙花结仙桃。”大家除把树上的桃子摘下来分给每家每户外,还赠送给过往行人。从此,这个地方就取名叫“仙桃”了。

个人主页:http://wm23.cn/manyixiang45 欢迎来访~~

漫异想(2015-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