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故里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兴化的历史文化沉淀之厚实,真正让人惊叹!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
故居简介:此宅“东临文峰古塔,西近才子花洲”,
郑板桥为官前多半生活在此。
门前左行即古板桥旧址,现在是板桥步行街。
故居以前是茅屋,于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坐北朝南,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
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进门的一矩形天井,梅竹兰沿墙而植。
右墙有一石碑为郑板桥故居修复志念照壁白.墙上那醒目的“福”字显示了特别的意义。生于1693年的板桥先生至今仍占有一方福地。

进去游览吧~~~

前面是清风轩,楹联为:

“树里灯行知客来了 竹间烟起唤茶来”,
取之板桥先生的《小园》诗,诗曰:
“月光清峭射楼台,浅夜篱门尚半开。
树里灯行知客到,竹间烟起唤茶来。
数声犬吠秋星落,几阵风传远笛哀。
坐久谈深天渐曙,红霞冷露满苍苔。”
诗人写的是一个秋夕,与友人的彻夜畅谈。
总共56个字,有景有人,有声有色,就像是段微摄像。
我们首先看到是一个柴扉虚掩的月下小园。
诗人看到园中树里有灯笼移动,知有客来,于是急呼童子生炉煮茶。
只听得晚风中传来断续的笛声和犬声,夜真是静极了。
然而人不静,和朋友谈天说地直到满阶青苔上的朝露在朝霞闪亮呢!
这样的静夜谈笑,我们是否有过?
没有小园,没有灯笼,客来,但有手电光在树丛中晃动。
秋夜,除了犬吠,还有虫鸣,幽幽地。
也是炭盆煮茶、促膝夜谈,是山村秋夜最富诗意友情的时候了。
正是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才觉得板桥的诗富有人情味,尤其是“树里灯行知客到,竹间烟起唤茶来”。
故居前后两进,有正屋3间,朝北南屋3间,
堂屋悬挂着的板桥先生字画,书香味浓郁,卧室陈列着郑板桥先生简朴的生活用具。那开启的窗外看到的尽是先生喜欢的翠竹。

小书斋---板桥先生书画复制品、另有门楼、厨房各一间。
与之相邻的拥绿园
呵呵,把晚年居所合在一起了,有点滑稽!

然而,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
风声独响,傲世奇才
院中信步,仿佛板桥先生随时会出现似的~~~

阿飘(2015-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