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天全县历史

家乡区县: 四川省天全县

老船头战役:1935年6月3日,中央红军先遣军司令刘伯承、政治部主任聂荣臻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先头部队一、三军团从荥经、天全交界处的青山垭进入天全,经青元、干河、马渡,6日到达天全城关青衣江对岸的沙坝村。当时驻守天全的敌军是刚从洪雅过来的杨森部的一个先头营(营长胡杰)。 由于河水深、河面宽加上对岸敌人的火力猛烈,红军当日没有渡河,与杨森部隔河射击,枪声不断。中央军委命令部队“以破釜沉舟精神,坚决迅速手段,于6日夜以前不顾一切牺牲渡过天全河”。7日晚,由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从泸定翻二郎山,沿天全河北岸直插天全城,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西背侧,与先期到达南岸沙坝村的红军主力夹击天全守敌。胡营见红军来势凶猛,自己力量薄弱,后续部队未到,担心被红军全歼,便自行弃城逃跑。8日凌晨红军主力过河进入天全。

百丈关战役
民国24年(1935)10月20日,时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以“军委主席”名义发布了天(全)、芦(山人名(山)、雅(安)、耶(眯)、大(邑)战役计划后,将兵力分成左中右三个纵队,迅速向驻防雅安、名山、邛崃等地的川军发起进攻。I1月13日,红四方面军进至名山,在百丈关(今百丈镇)及其东北一二十里的弧形地带,集中17个团的兵力,其中有:第九军二十五师师长王海青、政委盛修铎率领的3个团,第四军十师师长陈锡联、政委叶道志率领的3个团,第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率领的3个团,八十九师师长邹烈坤、政委曾广泰率领的3个团,九十师的2个团,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陈友寿、政委叶成焕率领的3个团,共2万余人。军以上的指挥员有: 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兼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委詹才芳,参谋长王维舟、李聚奎(副),三十军代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鹤显。

此时,川军总司令刘湘极为恐惧,为阻止红军攻势,屏障川西平原,急忙飞符遣将,调集李家钰的4个混成旅,12个团;郭勋祺的3个旅,7个团;范绍增的3个旅,6个团;饶国华师的彭焕章旅2个团;暂编2师周重生旅,3个团;张竭诚的独立1旅,2个团;石照益的独立2旅,3个团;章平安和梁国华旅,各2个团,近10万人迎战。  l1月16日拂晓4时,红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由中峰一颗印出发,开始向百丈关之敌进攻,击溃李家钰的一个旅(两个团),于6时占领百丈关后,师指挥部立令七十四、七十五团分两路向百丈东北面的鹤林场、黑竹关追击残部。七十四团走公路左侧,正午,占领月儿山;黄昏时,红军全团出击,将唐明昭旅击溃,逼近鹤林场;七十五团沿公路进击,也于12时占领挖断山,午后2时,占领黑竹关。川军师长郭勋祺忙令第三旅旅长廖泽率部反攻百丈,廖以第八团余岱部为前锋,刚出发,即与红军追击部队遭遇,双方在黑竹关西侧展开激战,余团被击溃。廖泽又令九团凌谏衔部侧击红军,又溃。5时,红军占领治安场。

17日,当红军部队沿公路推进时,刘湘已在百丈东北一带数十华里的山岗上集结十多个旅,妄图发起全线反击,以配合名山之川军围歼红军。红军为避免腹背受敌,命令主力火速向百丈左右靠拢。同时,令九十三师从总岗山一带及蒲江大兴场撤离,向百丈、黑竹集中,投入战斗。

18日,川军以6个旅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三个方面向百丈关附近十余里弧形地带的红军阵地反扑。从夹关方向来攻观音场之敌,被二十五师击退。从鹤林场方向来犯之川军,采取密集平推战术进攻数次,均被红军八十八师击退。沿公路正面的川军周绍轩、廖敬安两个旅,以机关枪、迫击炮火力掩护,向九十三师黑竹关阵地反扑。激战两小时后,周、廖两旅冲到距百丈约五华里处的挖断山附近时。红军增援部队赶到,从高处向周旅猛烈攻击攻击,周旅不支后退,红军乘势追击,周旅立即调预备队,以机枪,大炮火力拦截,始稳住了阵脚。继而双方在鳝鱼桥、挖断山之间形成拉锯战。后,周旅倾巢而出,红军主动放弃挖断山阵地,撤到百丈场。

19日,川军范绍增师廖敬安旅进攻百丈关。廖以谢浚团为第一线,以三十一团(饶正均)的一个营从右侧掩护谢团,在公路右侧并进。拂晓,双方接火,激战至中午,红军打退川军数次进攻,谢团伤亡很大。于是,谢泼以重赏(每人发银币20元),组织“敢死队”一百余人向红军堡垒阵地发起攻击,“敢死队”在迫击炮、重机枪火力配合下,一度冲破红军防进入百丈场。下午三时,红军击退谢团后,川军飞机飞临百丈上空,滥炸民房,盘旋扫射。谢团乘飞机轰炸、扫射之机,进行反扑,红军撤出百丈。谢团第一连连长王廷章率部追至场外陈家山,适逢红四军十师陈锡联率部增援,一阵冲杀,王廷章当即毙命,所部大多伤亡,红军又夺回百丈场。

20日,谢浚见百丈得而复失,就在场东纵火烧街,并布置轻重机枪火力,扫射救火的红军战士和居民。红军战士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勇救火,保住了西街人民的房屋财产。这时,红军东面的碉堡全部丢失,场内街房阵地也遭焚毁。纵队司令部认为不宜长期固守,与敌硬拼,因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于21日致张国焘、陈昌浩电:“(甲)赤锋(红九代号)、正定(红三十军代号)兵力已疲劳,且减员很大,前面地形辽阔,布置极难。……,敌兵力已集结在援救地区,与之死拼恐无益有损。拟集兵在夹门关对面及朱家坝、石碑岗、莲花山、蒙顶山、金鸡关一线,抽出兵力集中整理休息补充,并直接由夹门关方面打下,若该方不易得手,敌方续进,即先予敌人大杀伤,然后另行大举击敌。(乙)今早我们商决,若前方不易另行继续战斗,即拟定下午五时,照上计行动”,是日,全线转移到北起九顶山,南经天台山、五家口至名山的莲花山一线山地,扼险防守,红军当日撤出百丈,向新店、万古、中峰转移。

三谷椿战役
1935年6月6日另一路红军于经荥经县的荥河乡翻垭子口如天全,经陈家坝、铜厂、后阳到河源柳家沟,抵始阳的三谷椿渡口。渡口被杨森部一个营和地主土匪武装团队封锁。八日拂晓,双方隔河对射约两小时,敌军闻天全城失守,害怕腹背受敌,即仓狂逃跑。红军在分兵两路:一路从切山脚的小铁索桥上过河去芦山县的思延乡;一路乘凤凰嘴的小木船过河去始阳,多数红军在三谷椿搭浮桥过河占领了始阳镇。红军部队日夜兼程经十八道水向宝兴方向进发,至6月12日结束。

大岗山战役
大岗山紧靠县城,山高坡陡,是天全城西北的天然屏障。山脚有奔腾的天全河流过,河山之间只有一小道可入县城。若要占领县城,须先攻占大岗山。四川军阀刘湘得悉红军南下的消息,立即调动其王牌军——“模范师”驻守天全阻击红军。敌师长郭勋祺(绰号郭莽子),将师部设在天全县城内,所辖三个旅:袁国治第一旅(三个团约五千八百人)部署在城西北六十里的灵关河以西一带;唐明昭第二旅(两个团部署在大岗山扼守县城;第三旅作预备队,部署在可以策应一、二旅的老场、三江口地区。此外还有刘文辉一三六师袁国瑞(又名袁镛)和四旅防堵在紫石关一带,作为大岗山的前哨阵地。敌人在起自大岗山南麓,北至鸟稍窝长达二十多华里的地段设大量工事阻止红军北上。郭勋祺夸下海口:“纵有红军插上翅膀,也难飞越天全。”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七日,倪志亮和许世友同志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二军组成的右纵队从泸定岚安翻越马鞍山,八日翻越竹岗山,继由当地群众王昌华、李玉坤带路,迅速突破紫石关新地头敌人防线,连夜绕道抵达紫石关口出。九日晨,即向该地守敌发起攻击。红军的“突然出现,似神兵天降。紫石关守敌不知所措,慌乱不堪。在我军攻击下,有的举枪投降,有的狼狈地向天全逃跑”红军连续战斗。先头部队十二师追溃退之敌,相机向天全发起攻击。当日中午追击到大沙坪铁索桥头,又向河东岸守敌发起猛攻。当许世友赶到天全以西地区时,十二师部队正在与敌激战。许世友登上一个高地迅速查看了附近的地形。(据当地群众杨文光对高守云说过,当天下午,他看着有几个红军站在虱子岗上拿着望远镜向大岗山看),发现“敌在河东岸及大岗山构筑了大量工事,以猛烈的机枪火力控制着河西和大桥。我军的数次冲锋,都被压退回来”。地形对红军极为不利,不宜从正面强攻,于是令十二师停止进攻,决定另派精干的突击队,从侧翼迂迴夜袭。当晚,突击队伪装敌军,兵分两路,由当地群众姜希福、周绍轩作向导。一路从坛罐窑过河,沿牛栏头直捣礁窝坪、瓦窑坡之敌;另一路从大洼头过河,沿茶房上攀木根岩登上大岗坪。深夜,许世友同志在朦胧的月光下,目送突击队,消失在丛林中。几小时后,忽见大岗山南麓亮起了两个火点,这是突击队发来的信号。红军立即发出总攻命令,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十一师和十二师涉水过河,向对岸之敌发起猛冲。“这时突击队消灭了敌军在半山腰的两个连,随即配合主力部队,从后面夹击河东岸守敌。敌人首尾不能相顾,一个团很快被红军歼灭大部”。拂晓前,红军占领敌军徐元勋的阵地,控制了致高点。“红旗插上了大岗山南麓(注南麓指赶饭碗包包),迎来了彩霞的黎明“。红军居高临下,向东侧的松香山、吉祥寺一带府冲,很快击溃援军敌一个机枪连后,又向城东迂迴挺进。后续主力刚登上山顶,即与北麓之敌一个团相遇,在山脊展开一场激战。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歼敌一部后,直下南沟头,翻越龙岗上,很快又控制了城北一带制高点。“与此同时,红军王近山师长率领的第十师,由当地群众带路,于拂晓前涉水过天全河”,夺取了城南浮桥,随即向天全城守敌手枪营发起攻击,歼敌一部后突入城内,经过一番激战,占领了敌军“模范师”师部。十日黎明,敌师长郭勋祺亲往禁门关督虎,眼见国民党二十四军袁镛旅象潮水一样从麻柳林败退下来,正堵塞在傍山依水的佛子岩一带,请求退进城。郭不但不允,反令开枪射击,打死袁部约三百多人,尸首遍地。这时有人向郭报,南门外战势吃紧,援军在大岗山的一个团和一个机枪连已被摧毁,龙岗上已发现红军。郭闻讯后,跳上马背,率其残部星夜向洪雅逃去。

南下红军右纵队,入天全境仅两天多时间,行程一百二十多华里,打下天全城。在此期间,消灭敌军袁国瑞旅两个团,击溃敌军“模范师”之唐明昭第二旅的两个团,第三旅的一个团,一个直属手枪营和一个机枪喧哗,生俘敌营长周曼生,毙、伤、俘敌两千余人,缴获不少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南下以来的最大胜利。

战斗结束后红军右纵队一部挥戈东进直抵始阳、多功一带;另一部急向东北方向迂迴,协同中纵队一举攻占芦山县。

 

刘芳芳Freda(2015-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