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家乡区县: 盐城市亭湖区

自然水面。位于江苏省大丰市东南,地理坐标为北纬32°56′-33°36′和东经120°42′-120°51′之间。

为典型的滨海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滩涂、季节河和部分人工湿地,有大量林地、芦荡、沼泽地、盐裸地和森林草滩。

大丰市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适宜喜温作物生长。海洋性气候表现在春季温度回升慢,秋季温度稳定且下降亦缓,初霜迟,无霜期长。季风性气候表现在冬季受大陆季风冷空气影响,多西北风,以少雨天气为主,常出现低温和霜冻;夏季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多东南风,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春秋两季处于交替时期,形成干、湿、暖、冷多变气候。春夏季、秋冬季界限不明显。冬季气温偏暖,大雪冰冻封河现象很少见。常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99天,常年降水量751.0毫米,日照2325.4小时。

保护区有兽类14种,鸟类182种,爬行两栖类27种,昆虫299多种。[2]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麋鹿、白鹳、白尾海雕、丹顶鹤;二级有河麂等23种。保护区有千余头从英国重引进的麋鹿,物种丰富多样,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0世纪60年代,在大丰市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出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1984年春国际野生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来此调查考察,确认其适宜麋鹿生活,[2] 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和江苏省在此联合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投资120万元,于1985年着手建设。保护区分为三个放养圈,核心圈面积45亩,中圈1815亩,外圈1.3140万亩,都用铁栅栏围成,以逐步扩大麋鹿群活动圈。保护区内以铺设砂石公路,建有管理人员工作室和生活用房,并接通高压电源,供区内照明和开发使用。[2]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86年,原为大丰林场的一部分。[8]

1986年8月13日上午,从英国伦敦以8箱分装麋鹿42头(雄性13头,雌性29头)空运广州,换机飞上海,再用汽车转运大丰保护区放养。[2]

1995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保护网络”。[8]

1996年底,该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666公顷,增加了第三核心区。[8]

1997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

2002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8]

2003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湿地国际列入“东亚—澳大利亚鸟类保护网络成员”。[8]

2006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岸淤积地带,黄海海岸线不断向大海延伸。

字余曰灵均(2015-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