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简介
葛先才(1904~1997) 湖北汉川人。黄埔四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独立师排、连、营、团长。1935年任军政部预备第十师参谋长、副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军预备第十师师长,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衡阳保卫战。其中衡阳保卫战,与方先觉、容有略率部18000余人坚守衡阳城47昼夜。所余仅600人。是抗战期间守城时间最长,杀伤日军最多的战例之一。1946年起任第二十八军一九二旅少将旅长,整编第二十三军一九二师师长,整编第二十八师副师长,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到台湾。
二、历史评价
衡阳之战,中国军队伤亡约15000人,阵亡6000余。据日方统计,是役日军伤亡近两万人。日本战史承认,此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不独严重地妨碍了‘打通大陆’的日程”,并且遭受了重大伤亡,是“苦难的战役”。
第十军英勇顽强坚守衡阳城47昼夜,迟滞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程,歼灭了大量日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抗击外敌的崇高精神。日军战史称:方先觉为“骁勇善战之虎将”,第十军“寸土必争,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日本军官谓:“中国军队勇敢作战的情形,不仅此地日军敬佩,就连日本天皇和大本营都已有所闻。”故而,衡阳城虽然失陷,第十军依然光荣。
毛泽东在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三、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记载
Hengy Defensive Battle: More than 100000 Japanese siege 18000 Chinese Army. Japanese premier Tojo step down after Chinese defeat Japanese 2nd wave attack at Hengy and 25000 Japanese killed. After 47 days battle, On August 8, Hengy falls. 48000 Japanese killed, total Japanese casualties more than 70000. 7400 Chinese killed total Chinese casualties 15000.(编者译:衡阳保卫战,十万人以上的日军,包围了一万八千名中国军队。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二万五千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经四十七日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日军死伤超过七万人,其中四万八千被击毙;中国死伤一万五千人,其中七千四百人捐躯。)
四、郝柏村为葛先才将军著作《长沙 常德 衡阳血战亲历记——国民党将领葛先才将军抗战回忆录》作序
今年(二○○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九十三岁的耿若天学长宴请少数尚健在的同队同学,纪念整整七十年前,也就是民国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我们十二期入伍报到剃光头那一天。此时,葛先朴带来了乃兄葛先才将军的亲笔回忆录。
黄埔先期身经百战者如胡伯玉上将,未写一本战场领导的书。我曾建议提笔,他也同意,但不幸七十岁猝逝,未能完成。
葛先才将军是我同队至友葛先朴的三兄,后者常谈到乃兄的辉煌战绩。民国三十三年八月,衡阳会战后,时任第十军预十师师长的葛先才将军脱险来到重庆,住在陆军大学附近,彼时我正在陆大二十期受训,而先朴亦在二十一期受训,而认识葛先才将军,因先朴的关系亦成至交。民国三十七年夏,他担任一九六师师长,他任我为参谋长。
先才将军年轻时丧偶,但后半生未续弦。他自黄埔四期毕业后,即带兵打仗,战场经验丰富,堪称军事天才,因而对陆军大学的教育,多少有些轻视心理,讥为纸上谈兵。
葛将军在抗战期间,参与数次惨烈的战役。长沙第三次会战,他任预十师团长,在长沙岌岌可危之际,弃守为攻,发动全团冲锋,冲锋号声,使在肉搏战中的日军惊慌溃败,奠定了长沙第三次大捷之基。当日获蒋委员长令,晋升少将。常德会战,他任副师长,中弹负伤。衡阳会战,他任师长,面对日军主攻,坚守阵地,血战四十七天,获颁青天白日勋章。但因弹尽援绝而陷敌,终能脱险归来。
就军事而言,只有不能打仗将,没有不能打仗兵,所谓兵随将转是也。战场领导的艺术及指挥才能,是战将的必备条件。葛将军是勇敢善战的典型。从他的经验中,可发现战场领导的真理:
(一) 让士兵带着笑容上战场,这是多高明的领导艺术!
(二) 爱惜士兵生命,当受命攻击,眼看在开阔地形,敌方侧防机能无力摧毁,只有白白牺牲士兵生命,而不能达成攻击任务,宁可毅然独断专行,抗命不攻,不做无谓牺牲。以自己一个人头换取数千部下的生命,这是多么崇高的指挥道德!
(三) 面对敌人时,则不惜牺牲,纵于战况绝望时,亦必换取敌人的最高代价。
(四)战场上,能使部下在恐怖与危险中冷静思考,不慌不乱。上级指挥官只应慰勉帮助部下,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绝不可怒斥,以免增加压力,使其失去思考的能力。
凡此,在在表现将领的人格与能力,这是用兵至高的无上要义。唯就葛将军而言,部下都崇敬他而乐于效命,长官则既爱他又怕他。能打仗的人,往往不是会做官的人,故来台不久,就自动退役。
能打仗的人,往往也不会理财。英国的二次大战名将蒙哥马利将军,晚年生活潦倒。葛将军亦然,晚年孑然一身,住在退辅会的单身宿舍,后住荣总长青楼。我偶尔探望他,并未获告知写了回忆录。他以九十三高龄逝世,依规定安葬于五指山公墓特勋区,与严家淦先生、郭寄峤上将、于豪章上将比邻而息,也许这是唯一可安慰他在天之灵者。
俞大维博士一再对我说,《孙子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绝不可运用于大部队,盖大部队(师以上)一旦补给线被切断必败无疑。衡阳会战虽然守军已尽坚守责任,而在野战战略上未能恢复补给线,终使勇敢善战的第十军虽已索取敌人最高代价,但终不能免于覆灭,此非第十军之罪,第十军实虽败犹荣,乃最高统帅部之战略指导错误,指挥大军作战者应深思之。能征惯战如第十军者,其成员固皆作古矣,但其陶铸勇敢善战之传统与精神应承传于后代。
这本遗稿所写之事,有些葛将军曾与我谈过,但这一部战场的史实,由他亲笔写出,真令我喜出望外。凡我军官,应人手一册,领会战场领导的精髓。际此抗战六十周年,历史真相多被扭曲遗忘时,斯篇足为重要的佐证,凡热爱中华民族者,皆不可不读也。
五、战史载记
国民党第十军将士抗日的“三不打”:“看不见不打,瞄不准不打,打不准不打,每一颗子弹都要日本鬼子的命!”
衡阳保卫战,葛先才师长亲冒毒气,率部恢复张家山阵地。
衡阳保卫战,葛先才师长胸部中弹,弹头进入胸腔后,离其心脏一厘米。
衡阳保卫战,方先觉军长与葛先才师长等联名,向统帅部发出“最后一电”:“敌人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六、葛先才将军回忆录中经典语言
事以真为珍。(撰写回忆录坚持的原则)
(葛先才将军描述清理战场遗骸)惨白色的骸骨东一堆西一堆,横七竖八,零乱的、随意的,似乎被人不屑一顾地弃置在那里;而草长得最高最茂盛的地方,也必是骸骨最多的地方!不过一年半之前,这些骸骨都还是国家的好男儿、父母的爱子、春闺的梦里人。敌人的枪弹、炮弹、炸弹没有“碰”上我们,否则,今天又不知道是谁来捡我们的骸骨了!
这哪里是文明人类生活的地方?这简直是一座露天的大屠场!(葛先才将军对战争的感概)
(晚景凄凉,有家难归的想法)想当年,驰骋战场,斗志如虹,豪气凌云,视强敌如草芥,置生死于度外,争民族之生存不惜牺牲,对自己之将来却无打算。而如今,早届垂暮之龄,孤老一人,终日为生活困扰,潦倒于半养老院中,借住不供食,坐待死亡之降临,与草木同朽,实不胜今昔之感!
惟我这倔强性格,不屈服于贫困之下,也不怨天尤人,更不自扰,每日自炊、自洗、自操、自做,自得其乐。
所遗憾者,援常之役,那穿胸而过之敌弹,若能微向右偏,将心脏击破,当时阵亡,忠烈祠有我葛先才一块烈士牌位,永垂青史,并将我这臭皮囊埋葬在桃花江上,美人窝里,桃林丛中,昼夜与桃树为伍,永远有美人作伴,生无愧赧,死后恬然,该有多好!免掉眼见今日国家之伤心悲剧,亦逃避了这三十余年来之辛酸生活。不是牢骚,乃有感而发,确属实情。大丈夫应轰轰烈烈而死,这样默默悄悄而亡,愧对此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