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特色婚礼习俗——差果子

家乡区县: 宾阳县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宾阳,是一个风土人情浓厚的小县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宾阳也不例外。除了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冬至等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习俗,小特色,别有一番风味。特色之一是——宾阳特色婚礼。

春节刚过,喜事连连,不少青年男女趁着开年红,把终生大事在这喜事连连的时刻给定下来了。在我们乡村习俗里,结婚总是热闹非凡,家里都为筹备婚礼其乐融融,笑容敞开,特别是儿子娶媳妇。这时候更加隆重了,一般摆酒三天。在村里办婚宴比在酒楼里好的很多,让人感觉亲切。这不是主要的环节,宾阳的特色婚礼是新娘子接回来后晚上就有“福利”来啦!就是——差果子(就是抢果子的意思)就是在婚礼当天接新娘回来后晚上准备了足量的水果在楼上,这时候全村人都可以来到这里,等着吉时到,放完鞭炮就开始抢水果,这是中厅里都挤满了人,望着楼上人扔下水果,有些人用着袋子,有些人用箱子,有些人用桶。。。。享受着好东西从天而降的感觉。就连小孩子也来凑热闹,每个人都会有份,这是很有趣的。这是寓意着把自家喜事和大家分享。抢完果子之后,接着就是“喝”了。喝甜酒甜甜蜜蜜。还有可以用水杯来装回去给家人喝。接下来就是唱“师公剧”这是年老的长辈最擅长的,即兴唱着祝福新人的剧,就可以得到一些小礼物。宾阳师公戏,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孕育于汉末时期,雏形于唐宋元朝,成形于明末,成熟发展于当代,具有逾千年的悠久历史。宾阳师公戏,是宾阳县唯一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已收集、整理有唱腔曲板近30种,融汇着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本地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具有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共存共荣的文化丰富性,拥有众多观众和广阔的市场。以演师公戏为主的文艺队遍及宾阳县城乡各地,每逢节日庆典日子,无处不上演师公戏,更有甚者,每逢城乡之家庭或单位在喜庆日子,例如红白喜事、欢庆寿诞、新宅落成、升学参军、工程开工剪彩等喜庆日子,多有人家或单位邀请前往上演师公戏为其增光添彩,已逐渐形成本县各民族人民不可缺少生活内容的一部分。1950年创作的现代师公戏《借伞》,出席参加“广西省第一次现代观摩演出大会”荣获优良剧目奖;1986年现代师公戏《和气生财》参加原南宁地区“农村文艺会演”荣获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设计、舞美五项一等奖。因此在村里的一些长辈中特别盛行,有时候在家里专门买CD回来听、唱。

这就是我们宾阳乡村里的特色传统习俗,很有趣吧?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p/1005055138114610/info?mod=pedit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138114610

封叶芳(2015-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