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的家乡安徽省马鞍山市,那不得不提的就是这儿的一大美景,那就是采石矶。
采石矶濒江连市,距南京约40公里,是江南旅游网的西翼,距芜湖约40公里,是皖南旅游线的北端。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水流湍急,山势险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大将常遇春就曾经在这里作战,还在岩石上留下了一只大脚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也二十岁了,想想采石矶还真是我们城市所有青少年都有过深刻回忆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几乎每个中小学首选的春游景区。在那,也有着我们的青春有着我们美好的回忆。对采石矶的感情真的不易用言语形容。
滚滚的长江水带着壮阔的气魄向东流去,远处的高山一望无际。用这些恢弘的词语形容毫不夸张。这次寒假又与家人去了一次采石矶,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碧绿的、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山下,梅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它们挨挨挤挤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好像在说悄悄话呢。爬上山去,极目远眺,真是应了大诗人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啊。不仅是冬季,采石矶的四季都十分美丽。
说到采石矶不得不提的就是李白和采石矶茶干,这也是采石矶包括我家乡的象征事物。
李白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充满着神奇的坎坷。开元十二年,血气方刚的李白,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李白第一次登上采石矶,举目眺望:长江如练,天门洞开;青山滴翠,飞舟击浪。李白即兴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对采石矶的山水风物,李白赞叹不已,留连忘返。随后拜谒当涂青山谢公祠,怀着崇敬的心情凭吊和缅怀南齐诗人谢眺,谢眺笔下那些清新秀丽的诗句令李白击节叹赏,甚至“一生低首谢宣城”。李白终老于采石,民间传说李白醉酒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又为李白之死涂上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千百年来,人们为追随李白的足迹登楼凭栏,思贤怀古,缅怀一代诗仙。
相传乾隆末年(1790)采石翠螺山下住着一对勤劳淳朴的农民夫妇,农夫名叫秦干,农妇人称查姑,他们在劳动中发明了制茶干的技术。他们制出的茶干颜色酱红,光洁鲜亮,质地硬实细腻,具有韧性,对折不断,撕开有细纹等独特有特色,进口香醇,越嚼越有味,被人称为品茶佳品。岁月如流,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秦干夫妇年岁渐高,膝下又没有子孙,就将工艺和秘方传给了几个可靠的徒弟。秦干夫妇去世后,徒弟们继承了他们的遗产和制作技术,各自在采石街上办起了多家茶干作坊,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一时间采石茶干遍地皆是。这也是江南地区人们很受欢迎的食物。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家乡的美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