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峡在唐代称“鸿池谷”,也叫“洪池谷”。峡谷从天祝安远镇延伸至古浪县城,长达28公里,峡内宽窄不?等,最宽处不过一里,狭窄处仅几十米,峡口有边墙屲与古龙山分置东西,俨然如守卫谷口的两位巨人。入峡至十八里堡,可遥见一座陡峭奇峰,直插云空,独冠群山。峰顶东端突出一块巨石,若山鹰之喙,横空悬挂,欲升欲坠,当地人称其为“滴泪崖”。与滴泪崖隔河相望的是高峻峥嵘的铁柜山。铁柜山黄土长梁,形似铁柜。当地人传说,峡西的山鹰欲飞至峡东,抓开铁柜山巨锁,取出柜中的金银财宝,但终未达到目的,所以山鹰一直盯着铁柜山。如今铁柜山下横卧着的那块白色巨石,就是传说中的支山石(又名甘州石)。在滴泪崖和铁柜山之间,峰陡峡窄,高崖坠石,两山夹水,风寒云低,水恶浪险,构成雄伟险关,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凉州都督郭元振在峡口筑和戎城,后被吐蕃所废。
《五凉志》称“此地足资弹压,诚万世不可废也”。昔人又称此峡为虎狼峡,诗云“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所指正是这里。清·张美总修的《古浪县志》描述此峡是“峻岭居其南,岩边固其北。峡路一线,扼甘肃之咽喉。河水分流,资田土之灌溉。近而千峰俱峙,远则一望无涯。”诚不为过。清初古浪知县徐思靖以《危岩坠险》为题,赋诗赞此峡:“蜀道之难过上天,我今独立秦山前。崖崩石坠不可数,鸟径插天天与伍。谷中仄道车马通,盘旋百折如游龙。山下滩声险成吼,一夫当抵万夫守。”明指挥王国泰曾题“山川绝险”四字于滴泪崖。
古浪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到解放前夕,这里发生过很多次惨烈的战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