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
春节,陇县也叫过年。从腊月初八后,家家开始备办年货,准备过年。腊月23日《送灶君》,也称“送灶”、“扫舍”。腊月30日糊窗户、贴窗花、年画,贴对联、门笺、门神画,备酒菜、给祖先献供馍、菜,燃香、点蜡烛,祭祖祀神,燃放鞭炮,开始过年。晚间全家团聚吃菜喝酒,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新媳妇散发压岁钱,说古道今、谈工作、叙家常。午夜后,在院内点燃一堆柏叶火,燃放鞭炮,插香接神,除旧岁,迎新春,称之为“迎喜接福”。正月初一早晨,男女老少穿新衣,给祖先烧香叩头。早饭吃饺子或臊子面,午饭摆酒席,吃馍食。初二之后,携带礼品,走亲访友,谓之“拜年”。此间各村装扮社火游演,搭制秋千。
“元宵节”是年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陇县人们有“小初一”、“大十五”之称。元宵节活动
陇州社火艺术节
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吃汤圆;二是观花灯、观焰火、猜灯谜;三是耍社火。在正月初五后,各种形状的花灯如:暖锅灯、鱼儿灯、老虎灯、兔娃灯、猴孩灯、西瓜灯、纱灯、宫灯、龙灯、莲花灯、火罐灯等花灯上市。初八起,婆家开始为未婚媳妇送灯笼,并带礼品或糕点。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为灯节活动,入夜,城乡户户院内悬天灯、挂门灯、挂坟灯,小孩挑着彩灯走门串户游灯。新媳妇第一个元宵节要去男方舅家或姑家“躲灯”。这一习俗与民间的传说有关。
方言
陇县是陕西省的西大门,在语言划分上属关中西府方言。西府话听着好像与甘肃口音相近,其实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陇县方言中古汉语词汇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陇县方言历史厚重的表现。这里的苟家沟村是春秋时期秦穆公建都的地方,通过方言可以窥视这方水土上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历史等情况。
社火
陇州社火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盛于宋、明、清时代。据
陇州社火脸谱
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白虎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年至十三年,陇州有“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诡状异形,以秽缦为欢乐,内外共观,兽不相避”的记载。明清时期,陇州各古庙会戏唱斗台,全县各家社火昼夜不绝,随场变演,已形成赛社火的风习。
陇州社火的种类有:马社火、背社火(即挈社火)、抬社火、山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迁、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
陇州社火的表演形式:除高跷、步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属造型艺术。陇州社火的表演内容:多以仙佛精道、神头鬼面;忠臣烈士、披袍秉笏;逐臣孤子、悲欢离合;钹刀赶棒,叱奸骂谗。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故事,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
陇州社火的特色:马社火是陇州最普遍规模最大的社火。各类社火表演队前均有“黑虎灵官”开道。各类社火表演队的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气势磅礴、震耳欲聋,表演者挺胸昂首、神采奕奕。展现出黄土地西部壮士的雄风。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脸谱形成主要特色。
脸谱
社火纯属哑剧表演形式,它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长时间的类似舞蹈雕塑造型的表演,观众只有从社火所扮人物绘画的脸谱上读懂内容,这就要求脸谱设计有谱可依。
陇州民间艺人根据对所扮角色的理解进行大胆细致的创作。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穿插变化,在突出人物的容貌特征方面刻画十分细致、具体、直观、给人一种原始清晰之感。
刺绣
陇州刺绣艺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它以纯朴浓郁的地方乡土风味,它以浪漫、粗放、强烈、自然、多姿的造型,给人以美的欣赏。它以图案夸张、绣工精细、针角严密、地方泥土气息浓郁,每针每线都倾注着妇女们内心情思和良好的祝愿。
陇州刺绣品种类有:绣花枕、绣花门帘、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壁挂、百花帐、万名伞、五毒肚、香包、虎头帽、狗头帽、护袖、虎头鞋、猫头鞋、虎枕、猫枕、猪枕、五毒耳枕、秦枕、鲑枕、鱼枕、挂狮、挂龙、挂虎等种类。
皮影
皮影戏在陇州传承相当久远,大约从剪纸发展而来。由于皮影戏班组织
陇州皮影
相当简便,所需人员不多,演出诙谐富有乡村情趣,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全县仍有7家皮影戏班活跃在乡村。较完整地保留了西路皮影的原始风格。
陇州皮影制作主要是已故老艺人陈召贤所兴起,他的制作艺术,为陕西西路皮影制作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所制作的千余幅皮影制作(粉本),体现了高超的雕刻技术和纯熟的白描技巧。陈召贤从艺40余年,共刻制传统与现代戏剧人物、景物皮影3000余件。150余件皮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多件作品各类展赛中获大奖,1989年他入选《中国民间艺人名人录》。
花灯
花灯制作:每年元宵节有儿童游灯之俗。民间品类众多,式样奇异。有花蓝、鼓儿、火罐、锂鱼、兔儿、轿车等,均为手提花灯。另有悬挂的宫灯、纱灯、转灯等,均属挂灯类。挂灯须请良工制作:手提小灯均为家制。正月初即动手扎制,至初十后,方纸糊染色,彩绘装点,以备出售。编制人员范围逐渐从南部乡镇扩展到全县各乡村。
窗花
陇州窗花有绘画、剪贴两类。主要以妇孺自制自用,形成春节喜庆、
陇县窗花
布饰房屋的主要品。春节前上市出售。清代至民国初,以纯色纸刻剪,不加涂染,图案以花鸟、人物为主。建国后,单色窗花已全被染色窗花取代,其刻制精细、刀法娴熟、构图集中、染色鲜明,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每到年终腊月份,在陇县县城各街道、一些乡镇、村落随处可以看到心灵手巧的陇州民间艺人刻制的窗花、剪纸,形成一道道亮丽的民间民俗风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