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墨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原身为包相府庙,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奉祀北宋名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地方。宝墨园原占地五亩,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95年起,经过四期重建工程,如今占地168亩,集岭南古建筑,岭南古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园内有宝墨堂、聚宝阁、观景楼、紫洞舫、龙图馆以及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巨型砖雕《吐艳和鸣壁》等景点。
宝墨园位于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民初,面积2000平方米,毁于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十载,扩至10万平方米,集清官文化、岭南园艺、岭南古建筑、珠江三角水乡特色、古今艺术精品于一体。全园回廊环合,馆阁、园林布局自然,构思巧妙。园中各类雕塑精品琳琅满目。惊世之作,当数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大型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与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工艺精湛,无与伦比。有瓷雕巨擘之称的《三国演义》,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园中安置万世师表孔子肖像与为民请命的包拯立像供人瞻仰。艺林苑内赵泰来艺术宫陈列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瓷艺术品与霍宗杰、赵少昂、杨善深三馆荟萃的古今名家书画,系统展现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整个宝墨园简直是一座园林艺术宫。
宝墨园水景堪称一绝,园中澄湖流水,绿沼长河,三十多座石桥横跨旖旎河湖之上。紫洞舫弦歌袅袅,湖面上紫带虹飞。水中锦鲤翻红浪,柳岸游人笑开颜。竹溪、荔岛成为小孩玩水捉鱼的欢乐天地。登楼而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若驾一叶扁舟,逍遥放棹,仿似置身蓬瀛。畅游宝墨园,可饱览岭南园林秀色,吸吮民族文化,使你大开眼界,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
宝墨园的来历,须从宝墨园东侧的包相府庙谈起。包相府庙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奉祀北宋名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地方。相传有一年西江发大水,有一段黑色木头漂流到村边,人们把它放回江里,谁知下游水大,木头又回流到村边来。这种情况再三出现,人们觉得十分奇怪,便把黑木头供奉起来。嘉庆四年间(1799年)朝廷诛除贪官和珅,社会上掀起反贪倡廉之风。影响所及,人们自然希望能得到像包青天那样的清官来治理官吏。便把木头刻成包青天像,在此建起包相府。
宝墨园清末民初是包相府,后称宝墨园,是供群众休憩游乐的地方,所以有人说它是番禺最早的公园。世易时移,原宝墨园早已被毁,原址已变成民居。改革开放后,发展旅游业和恢复文物古迹的春风吹到了宝墨园,1995年在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擅长仁翁的鼎力捐助下,宝墨园得以重建。
经过四期的建设,宝墨园现在面积达168亩(约1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造型高雅,集清官文化、岭南建筑工艺、岭南园林艺术和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于一体,成为远近闻名的庭园精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