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中学

家乡区县: 四川省中江县

    四川省中江中学占地133320平方米(200亩),校内建筑面积61340平方米,绿化3.1万平方米。2002年4月,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该校校训为‘崇仁,尚勇,求真,创新。该校成立时间是1927年。
基本情况
    据资料显示,学校常设规模为高中70个班(另设初中12个班),在校学生5500余人,专任教师268人。其中中学特级教师4 人,高级教师89人,中级教师110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6人,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8人。其中,有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特级教师4人,省优秀教师5人,市优秀专家1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师德承传,铸就了中江中学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铸造着学校与日俱增的办学隐性价值。
    据资料显示,学校有标准教室130个,每个教室配备三机一幕(29寸电视机、录音机、幻灯机),有低音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自造纯净水系统,宽带网
终端;有实验楼一幢,有标准配制的实验设备设施,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市内一流;
有科技楼一幢,有科技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有标准学生公寓5幢,可容全校4000余名学生在校住宿,宿舍内安装有201电话和宽带网终端;学校有432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兼多功能礼堂);有标准足球场一个,篮球场7个及其它的体育设施。
    学校在跨越式发展中,得到了中江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和倾力扶持,也得到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办学理念
    以德树人 以文化人 经营办学 以校为本 精品创校 科研强校
办学经验
    以校为本的群体意识培养
    无情管理,有情领导,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形成牢固的学校整体意识,明确:“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从而激励全校师生热爱学校,顾大局,顾集体利益,保证学校发展具有强劲的力量之源。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因势置景,安置了孔子、鲁迅、陶知行、爱因斯坦等中外名人塑像,设置了奇石,培植了名市花卉。从德才兼修的角度,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要求,在校园各个角落镌刻了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润物无声,激励学生自觉成才。学校还设置了6个花园小区,布置在重楼高墙之间,与花卉之间的英语走廊、艺术走廊相映成趣,激励学生爱护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
    76年的风雨历程,培植和铸炼了艰苦创业、求实自励的办学传统,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历史积淀与先进的现代文明厚实着学校的文化和教育底蕴。
办学特色
    一是,学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与先进的现代文明相结合,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形成了以弘扬黄继光精神为主线的四个层面的德育目标体系和实践模式。
    二是,着眼学生成才,以因材施教和鼓励创新两个方面为渠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探索“丘区农业大县农村低入口学子培养模式”,实现“转后促优提质量,优化个性促发展,思维创新见实效”的育人目标。
    三是,在本地区率先推行学校后勤改革,按“省普通高中后勤服务试点学校”的职责和义务,以后勤服务中心的成功运作形成学校管理服务特色,体现“实验性”和“示范性”。
培养目标
    教师:“十五”期间,学校拟培养省、市学科带头人12人,省、市骨干教师30-36人,特级教师1-3名,市级优秀专家2-3人,国家及省级优秀教师、班主任2-5名,教师学历达标占教师总数的95%-98%,实现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和量够质优的普通高中教学三套专任教师班子。
学生: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而深厚的认知基础,构筑成才的高平台,为高等院校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和精品学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学校荣誉
    教育科研课题及其成果
    高中2004级的“研究性学习”,市级课题“优化高中生个性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省级课题“用素质理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及其它的课题研究都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承办了“德阳市大语文研究课题中江片区开题示范研讨会”。
    学校高2004级170多个研究性学习课题,高2005级140多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成果斐然。其中,高2004级的“菊花石形成及价值探讨”等二十多个课题在四川省首届“示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会中展示,深获好评。
    省级以上的表彰和荣誉称号
    学校创办了学术理论刊物《南园涛》,文学杂志《五色笔》被评为“全国百家校刊”,科幻杂志《镜像》国内有名,学校张珊科幻作品《生命之旅》获全国科幻作品三等奖。“校园诗人”邱佐宁的诗作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获奖。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20余篇。
    教师、学生获奖
    代文勇教师获全国中学英语说课技能竞赛二等奖。由况余江、田昶老师指导的“丹参组织液无菌培养”项目,被评为市、省的一等奖。学生的《中江县生猪资源调查》和《中江柚的栽培》分获全国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论文二等奖和青少年科技论文一等奖。学生李良坤的两项劳技课工具改创,均获全国专利。
技术教育
1、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中心控制 学校已建成校园局域网,并接入因特网。目前已完成对教学区,师生生活区的综合布线,做到终端到每一个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为校园网建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
3、摄录编辑系统
4、现代过程教育接收站
5、语言实验室
6、课堂演示系统
7、实验室配制情况
8、图书室、藏书
9、音像资源库
发展规划
1、中江中学校“十五”发展方略
①学校发展战略的三个学年发展方略:
(2001年秋——2002年秋“创省示范普通高中”后整改与反思年;)
2002年秋——2003年秋“管理与合作年”;
2003年秋——2004年秋“服务与学习年”;
2004年秋——2005年秋“质量与创新年”,此后应通过“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检查验收;
其中,发展的主旋律是:“以校为本,变革、质量。”
②发展的质量管理系统的体制与机制改革:
A、建立“信息处理室”(办公室、教导处)
主要职责是——捕捉原来未关心到的信息。最重要的管理参考信息渠道来自学生和学生家长;最重要的内容是“需要什么?”“满意度”(当然不是无条件地满足),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信息。
B、建立“开发服务室”(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家长消费优质素质教育。“开发一室”最主要的方法是改进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令学生和家长满意;宣传教育、教学产品引导他们满意。使学生和家长主动自觉消费素质教育;同时,“开发二室”主要负责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服务保障系统;以“后勤工作社会化服务中心”展开校内(外)师生在校消费服务和管理。
C、中心管理室(党办、校办)
校内三块鼎足式管理最能稳定(三位副校长分工合作责任制);校长室为管理同心圆圆心。
D、监察督办室(党办、职代会)
主要职责在——寻找整体和局部,预测长期和阶段办学育人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追查投诉;提出参谋解决方案。
2、学校中远发展规划
中期:建成四川省一流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远期:以其办学特色和经营理念,将中江中学办成全国知名的中华名校。

 

江文英(2015-03-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