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圆陀角风景区后,首先要经过东南角的长江江堤达标工程纪念碑。它是风景区最早的建筑,高达19.98米,意为1998年境内江堤全线竣工达标时建造。启东境内的江岸线长达60多公里,原先部分江堤用泥土堆积而成,每年台风大潮季节,经常发生崩塌险情,防汛任务极为艰巨。199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长江堤防按抵御历史最高水位要求达标的任务。纪念碑是由河海大学构木青教授设计,建筑造型别致,由廓、亭、楼、牌、坊、碑等几个单体建筑图形的有机结合,纪念碑的整身是船的造型,正对东方,具有动威性。寓意是从长江的源头,越过千山万水,迎着太阳驶向大海,“万里长江到此入海”8个红色的大字分外引人注目,从毛主席集字里选出“万里长江由此入海”的草书苍劲有力,似乎奔腾咆哮的万里长江到了这里才肯平息,然后冲入大海。纪念碑的船体部位,这指明了圆陀角江海交汇的独特区位。
大禹塑像 折叠
从纪念碑沿防汛公路东行,远远可见绿树丛中一座巍然高耸的大禹塑像。像高20余米,头戴斗笠的
大禹面向茫茫大海,神情庄重,似乎在沉思当年治水的艰辛;挥动的巨臂,又仿佛在号召人们同水害作不懈的斗争。可能有人要问,大禹是传说中四五千年前带领华夏民族治理水患的部落联盟首领,和启东这块新生的土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在圆陀角风景区塑起他的石像?说来这与启东人民既爱水、依存水,而又斗水、战胜水的的情怀是分不开的。水,孕育了这块新生的地域,养育了勤劳的启东人民,也培育了灿烂的东疆文化;然而,水又给启东人民带来了一次次灾难深重的祸患、也留下了一笔笔可歌可泣的东疆抗洪史。如今,当启东人民站在固若金汤的大堤上回顾过去、向往未来时,不能不缅怀起大禹这个中华民族上古治水的先贤和领袖,更何况在东疆的民间传说中,还有禹王牵来金牛到寥角镇水的故事。相传上古时期禹王治服���水后,关心百姓生活踏遍千山万水时,曾来到南黄海顶端的寥角嘴,看到风神水怪兴风作浪,淹没田地、毁损家园、酿致海难,顿时痛心气愤不已,当即牵来金牛一头,镇守于江海交汇之处,诸怪慑于禹王神威而不敢轻举妄动,从此海角太平。虽是传说,但反映了启东人民敬仰大禹、化害为利的良好愿望。为此,人们在圆陀角风景区塑起了大禹治水神像,作为与水患斗争之魂,永远激励东疆儿女治理水患、奋斗不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