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民间习俗

家乡区县: 揭阳市榕城区

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相传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舞蹈队分前棚后棚,前棚一般由36个人组成,大型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一步一呼,队列变化或“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四虎并驱”,或“二龙相斗”,翻腾穿插18套式。后棚人数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过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配合前棚演出。[16]
揭阳英歌舞已有300多年历史,流行于普宁、揭东等地,以普宁的英歌舞最为闻名,被誉为“英歌舞之乡”。1956年,普宁英歌代表队到北京参加“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会”,1991年6月普宁燎原镇泥沟英歌队应邀参加深圳荔枝节表演,9月又应邀到广州为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赛抽签仪式的文艺晚会演出。

乔林乡烧龙

  乔林乡所游、舞、烧的龙,由最早的十多米长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米长,烧龙经费也达到十几万甚至数十万。现在乔林烧龙的场面要比过去壮观得多,烧龙时在乡中广场设了三个烧龙场,烧龙场中央安放着各式各样烟花,四周挂着一串串鞭炮。当三声巨炮响后,烧龙场内各式各样烟花大显英姿———夜空,顿时变成一个花园。整个烧龙场笼罩在一片光怪离奇、五颜十色的幻境之中。接着,由锣鼓队和弦乐队伴送来各色各样填满火药、烟花的龙,在绕场三周后,点燃龙上各式火药、烟花,由八名壮汉举龙在场内飞舞。这时,龙珠在前面引路,彩龙口吐火星、火珠,龙眼射出青色光束,龙身四处频频直冒火星,龙尾横喷五光十色的火花,响声如雷、烟雾燎绕、火光闪闪……远远望去酷似真龙在腾云驾雾!每年一次,每次烧四条龙,四条凤,八条鱼。

wy信(2015-03-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