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城的中部有一座青翠葱茏的山堡,是县城居民晨练的好地方。这座山原名石印山,民国前期,附近有戴姓人氏曾当过黔西二区保董,派乡民修了一土木石结构的大碉堡于山顶,名为戴家堡,现为戴家堡公园。
沿着县城中心的沙棠桥走到戴家堡山下,便是戴家堡公园的大门,再向前一百余步,有一条环山的石板路,是2010年修建的,环绕戴家堡一周,是供人们晨练跑步的环山路。沿着石阶萦纡上山,可见半山悬崖上有一凉亭凌空而立,宛若展翅欲飞的大鹏,沿道之中有棕榈、冬青树、夹竹桃、芙蓉树等,林林种种,不同的花树品种让你目不暇接,刚忙着数花树,扑面又迎来阵阵林涛,不知不觉间已到山顶。山顶的正面建有红二军团十七师师长吴正卿烈士纪念碑,只见纪念碑巍峨矗立,四周大理石镶嵌,有原中共中央委员、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上将肖克同志题字:“吴正卿列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四周建有栏杆和围墙,并有水泥石座供人们休息。山顶的后面是戴家堡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整个山上翠柏森森,四季长青,各种树木、青草,到处都有,郁郁葱葱,景色宜人。
吴正卿烈士纪念碑前有一条一百余米的封闭长廊,下为上山的石梯,长廊是用水泥石粉建成,顶上盖琉璃瓦,两旁雕刻,是供人们休闲避雨的好地方。长廊两侧各有一健身中心,还建设有凉亭,连着环山石板路,游人可健身可休息,自是休闲之极。
戴家堡南面叫龙泉路,因路旁有一长年绵绵不断的名为龙洞的泉水而得名。龙洞的清泉从崖下溶洞中潺潺淌出,水很清澈,到了炎热的夏天,游人都喜欢到这里欢饮。龙洞崖上有一木瓦结构的老王庙,依崖所建,古朴幽静。
戴家堡西面是贯穿金沙县城的沙溪河,河上有一桥原名为蘑菇桥,现改建为一平桥,桥两边有栏,炎天的傍晚,游人络绎不绝,栏台上坐满了游人,清风吹来,沁人心脾。河中有一小岛,名为河心岛,该岛建有东西两亭,中间有曲廊连接,两旁栏杆坐椅,红红绿绿,亭廊盖琉璃瓦,日光反射,金碧辉煌,柳枝毵毵,流水潺潺,鲜花绿草,秋千动荡,自是一派人间仙境,无忧乐场。对岸是游泳池,游泳池后面是烈士陵园,周围树木如屏,南面有一游乐场,场中草地如茵,有水泥小道纵横穿插其中,每逢晴天傍晚,有不少人在这里做小吃生意,熙熙攘攘的人群汇集于此,或围桌品茶饮酒,或尝风味小食;儿童跳跃气囊,大人聚坐草地或倚栏聊天……
烈士陵园,草木葱茏,古木浓荫,有解放初期牺牲的金沙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李旭华的烈士墓,还有红军战士王际元等六名革命烈士墓等,烈士陵园南面有一小溪,长年流水不断,汇聚沙溪河。
蘑菇桥下面300米是沙棠桥,原紫金山四周岩山上沙棠树多,沙棠即“甘棠”,取作官应关心民间疾苦,给人民食“沙棠果”而名,后改建,桥面两旁有供人坐的栏杆。再顺河而下即为中华桥,在中华路段,一桥飞跨,气势宏伟.
由此顺河而下即为红岩桥,原为清乾隆年间新场富户李子藩自资修建的石拱桥,名为李家桥,后改建并更名为红岩桥,再后又改建为现在的红岩桥,壮阔美观,横生枝节,南东侧高楼林立,古木浓荫,风景别致。
清晨,人们提着鸟笼在戴家堡放鸟的时候,环山石板路边的广播同时响起,当你一个人背着手顺着环山的石板路走,听着广播声和鸟笼里的鸟声,浑然一首生动的晨曲交响,真是别致极了。其实戴家堡就象是金沙县城的肺,咀嚼呼吸吐纳。特别是夜晚,站在戴家堡的顶峰俯看金沙县城的夜景,一片灯火辉煌,展示了金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