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营万寿寺

家乡区县: 承德市隆化县

   万寿寺由朝庭依诏敕建,康熙帝御笔亲提“万寿寺”三个大字,制成金匾挂于山门正方并幸于60岁生日时在此度过。本寺建成后,威名远扬,成为清代管辖古北口外唯一的一处汉传佛道双修的主持寺庙。

  万寿寺建筑全部为硬山式,卷棚顶,青砖青瓦,飞檐结构,依寺内南北中轴线排布。气势雄伟,错落有致,具有典型的古代寺庙建筑风韵。其寺内各殿神像造型独特,雕塑富丽,神态逼真,实为传统雕刻的艺术珍品。

  万寿寺主寺建筑分前殿和后殿两部分。其布局和神像是:前殿自“山门”入寺,过“香亭”进至“娘娘殿”,左右分别设置“钟楼”、“鼓楼”和配殿禅堂。山门内神像:左为“王灵官”、右为“赵公然”座像;娘娘殿主要神像为九尊座像,分三三排列,正面为“三肖神女”(云霄、琼霄、碧霄),面侧有风火、眼光、花娘娘。殿内墙壁上有精细彩绘天女散花、麻姑献 寺、观音讲法等。后殿为“大佛殿”。左右分别为“老爷殿”和“药王殿”。东西两侧为配殿。大佛殿前依娘娘殿后为“韦陀殿”,内设护法神韦陀站像一尊。大佛殿内神像:正面三尊,中为“释迦牟尼”坐像,其左右各为骑青色狮子“文书菩萨”和骑白象的“普贤真人”站像,东西两侧站班神像为“托塔天王李靖”和“二郎神杨戬”。殿内墙壁绘有如来讲法、神仙聚会等。

 文化革命时期遭到损毁,但原有基址和许多重要的遗物尚存。从1995年起,唐三营群众继承先进文化,以恢复传统庙会,推动经济建设为宗旨,经村民自发组织,在当地能工巧匠的支持下,万寿寺开始修复。同年7月被隆化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批准为正式佛教活动场所 

 

王嘉冰(2015-03-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