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生态之地——石首

家乡区县: 湖北省石首市

    石首地处湖北省南部,镶嵌在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横跨“九曲回肠”的下荆江两岸,因“有石孤立”于城区江边、以石为首而得名。西晋太康5年(公元284年)始置县制,1986年撤县建市。北与江陵、监利接壤,南与湖南华容、南县、安乡三县相邻,素有“湘鄂门户”、“鄂南明珠”之称。

走马岭文化遗址
      走马岭遗址位子湖北省石首市焦山河镇走马岭村与滑家当镇屯子山村的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在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积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间式中型房子和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且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由此推断该城始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走马岭屈家岭文化古城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走马岭遗址的发现为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和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糜鹿自然保护区
 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总面积15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糜鹿及其生境。护区地处长江天鹅洲故道边,属典型的近代河流相冲积,洪积的堆积形成的洲滩平源,地势低平,海拔在35米左右。区内土壤肥活,水质良好,牧草丰盛,分布有广阔的芦苇沼泽湿地。区内高等植物有64科、168属、238种,脊椎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大鸨、白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为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麋鹿苑引进 麋鹿64头,由于环境适宜,因此仅在3-4年的时间内,麋鹿种群发展到134头,且麋鹿的野性恢复良好,实现了自然放养的目标。

长江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省市境内,面积2000公顷,1990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鳍豚及其生态环境。天鹅洲为长江的一处故道,地处石首市下游约20公里的长江北岸,故道全长20.9公里,水面面积18~20平方公里,汛期与长江相通。故道内饵料丰富,水文条件优越、水质接近长江水质而基本上未受污染。由于故道曾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鳍豚的分布区,故保护区可成为在半自然状态下保护和恢复白鳍豚种群的重要基地。目前保护区正在开展白鳍豚的迁地保护工作,并已成功地从长江中捕获一只白鳍豚放养在天鹅洲故道之中

 

DJC(2015-03-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