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古庙

家乡区县: 广元市旺苍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悬空而建,既沾仙之名,又浴水之灵,旺苍县三江镇下石村观音岩观音庙远近闻名。

昨日,记者一行专程前往下石村,就观音庙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访。

美丽传说

说起观音岩观音庙的来历,下石村盛传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天上午,当地村民赶场路过“观音岩“时,看见一个老婆婆从厚坝河里捡起漂浮的木材,然后放到“观音岩”的崖缝里。老婆婆看见有路人观望,便驾五彩祥云升空而去。当地村民认为这是观音菩萨显灵,就把“观音升空”的绝壁叫作观音岩。

再后来,当地村民就组织起来打算在观音岩修建观音庙。由于当时后坝河水流湍急,木材只能运到观音岩对岸。村民们只能备好木料,把庙建在观音岩对岸。突然有一天,一大群乌鸦飞来,用嘴叼着木屑往观音岩老婆婆放木材的地方放。当人们正惊讶时,天降大雾于厚坝河上,人们便趁着雾把木材运到了观音岩上,开始修建观音庙。

然而在工匠们修建庙宇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由于在悬崖上修建庙宇,工匠钉钉子的斧子常掉到河里,而到了第二天早上,斧子又会出现在河对面的沙滩之上。

就这样,观音庙在人们的不断惊讶中修建完成。

据当地村民讲,除此外,观音岩下厚坝河中“鲤鱼拜佛”的场面也蔚为壮观。去年9月19日,厚坝河中上百条1米多长的鲤鱼来“拜佛”。鲤鱼排成3排,头朝观音庙,持续约2个小时。

现场见闻

7月的雨后,后坝河两岸树木葱绿,薄薄的水雾锁住大半个河面,铁索桥仿佛架在云端之上,庙宇的倒影在水面上若隐若现,此间宛如人间仙境。

迈步穿过铁索桥,观音庙变得愈发真切。

只见在如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上,临空悬挂着一寺庙建筑群,整个建筑依山而建,檐牙高挑,青瓦白脊,布局严谨,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建筑群一部分利用山体突出的岩石作为其基础,另一部分则是把在悬崖上凿洞插入的木梁作为基础。

石头铺成的小道是进出寺庙的唯一通道,拾阶而上,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湍急河流,让人胆寒和心惊。

沿石梯穿过寺门,一条长约15米、宽约1.2米的木制栈道贯穿寺庙的前后两殿。栈道依山凌空而建,铺以木板,其上有遮雨的屋檐,其下以几根立木和横木为支撑。

经过风雨的洗礼,岁月的镌刻,主体开裂,外表背负青苔……暴露在风雨中的立木稍显历史的沧桑。然而,以穿斗式结构为主体的寺庙建筑群依旧借山石突起之势,与绝壁浑然一体,守望着这一方水土。

除此之外,无论是庙里敬奉的菩萨老爷,还是砖墙柱头,几乎看不出历史尘埃的踪迹。或许,这些尘埃已随厚坝河水付之东流,永远停留在了记忆之中。

据考究,厚坝河河道曾经是米仓古道的一段。解放前商贸繁茂、往来船只较多,观音庙香火兴旺,解放后随着水路运输减少,观音庙逐渐冷落残破。近年,经过重新修缮后,观音庙的人气渐渐旺了起来,有不少香客从巴中等地前来烧香、祈祷,而观音庙最热闹的是每年的正月初一、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

探访求证

“这个庙子应该有上百年了吧,到底始建于何时我也不知道。”在观音庙度过了14个春秋,今年80岁的强映文说,他1996年与当地群众修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观音庙。而在此之前,当地的村民赵银元(90多岁,现已去世)已经对观音庙进行了两次修缮。由于以前和他一起看庙的两个人相继去世,现在就只剩下他1人了。

“真希望政府能够来管理一下,毕竟我也快动不起了。”强映文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将观音庙完整的保存下去,这样他14年的坚持也就值得了。

2005年,据广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副研究员杨荣生考证,以观音庙后殿大梁上“大明成化元年建”的铭文推断,该座庙宇应始建于公元146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了。

在三江人民看来,观音庙是否真的始建于明代已不再重要,因为关于观音庙诞生的美丽传说他们从小就耳熟能详。

从小在三江镇长大已近中年的何义道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讲观音岩的故事,也经常看见厚坝河里的大鱼。他一直就觉得观音岩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现在他也依旧把观音岩的故事讲给他的孩子们听。

“观音岩就像有什么磁石一样,没事的时候我们总会去那里转一转。”下石村二组66岁的赵明成形象而直接的一句话说出了当地人的心声。

“应该作为文物单位进行保护”,“应该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谈到观音庙今后的发展,当地的村民各抒己见。

然而在记者看来,不管是作为文物单位还是旅游景点,观音庙存在的本身就有了文化的烙印。这个烙印蕴含的不仅仅是下石村丰富的历史积淀,而且积攒下了下石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深深期许。

http://wm23.cn/feifeida

菲戈(2015-03-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