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的历史地缘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介于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属于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度地带。北与内蒙古喀喇沁旗相连,东与辽宁省建平、凌源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耕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45.6%。地貌为西高东低,特征为“五山四丘一分川”。全县辖11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筹备处、1个旅游度假区,305个村,12个社区居委会。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著名景点:辽中京文化遗址大明塔、道须沟、藏龙谷、四道沟、黑里河漂流、黑城遗址、法轮寺、王子坟、紫蒙湖、葫芦裕、龙王洞等。常住人口546845人,县政府所在地为天义镇,城区人口有12万左右。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右北平郡,唐代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武平路,后设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潘大宁。清代初期属喀喇沁中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治。清代,汉制归承德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置局,民国22年(1933)年始称宁城县。1945年我党建立平泉县,包含宁城地区。解放后,先后设宁城县、喀喇沁中旗、宁城县--喀喇沁旗联合政、宁城县府,1949年改称宁城县人民政府,属热河省.1956年,热河省撤消,宁城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辖。1969年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重归内蒙,1983年撤盟建市,宁城属赤峰辖至今。县城所在地为:天义镇。

宁城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距北京、天津、沈阳均不足400公里,距秦皇岛港口300公里,宁城县距锦州港23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通往环渤海经济圈的最近点。叶赤铁路宁城段,大连至赤峰、沈阳至赤峰、锦州到赤峰客货列车从该线通过。

宁城县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史称“紫蒙之野”,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南山根、小黑石春秋战国文化遗址,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法轮寺以及培育300多年的陪嫁牡丹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辽中京遗址内的辽中京大塔(俗称大明塔)。闻名遐迩的热水温泉水温高达96度,有显著的防病、治病功效,是休闲、度假疗养、旅游的胜地。

历史古迹


宁城县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史称“紫蒙之野”,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南山根、小黑石春秋战国文化遗址,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法轮寺以及培育300多年的陪嫁牡丹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辽中京遗址内的辽中京大塔(俗称大明塔)。闻名遐迩的热水温泉水温高达96度,有显著的防病、治病功效,是休闲、度假疗养、旅游的胜地。

大明塔,位于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管辖范围(原属铁营子镇,后重新规划)306国道旁。辽中京是辽三京之一,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仅存砖塔三座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建于1007年。为全国现存古塔中体积最大、高度第三的实心砖塔,大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2米,基座直径34米,每面长14米。大明塔历时近千年,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塔上的菩萨的浮雕栩栩如生,清代乾隆皇帝,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曾题诗称赞。1961年大明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该寺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 宁城县年(1745年),竣工于嘉庆八年(1803年),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葫芦峪位于宁城县西北部小城子镇高桥村。这里是地处七老图山脉的深山老林,北与喀喇沁,南与大城子镇的张麻子村相邻,是宁城县西部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该景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在深山老林中因山峰环绕状似葫芦而得名。风景区内,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刀削,形状千姿百态。遍布峰壑的奇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奇石之上,挺立在险峰巨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阿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景区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间溪水潺潺,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无愧塞外小黄山之美誉。

isu_u(2015-03-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