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麻香糕

家乡区县: 湖南省沅江市

发展历史

据史料记载,麻香糕产生于1821年,由沅江人创制,主要利用洞庭湖区黑泥糯米、芝麻、蔗糖为原材料,通过10多道制作工序加工而成,产品薄脆香甜、落口消溶,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1959年,“億昌”麻香糕作为湖南省著名特产,商业部直接调运300担(每担50公斤),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之后,“億昌”麻香糕曾一度进入北京市场,被称为湖南名糕。

1959-1960年省外贸局两次将麻香糕调往广州出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民皆为守土而战。沅江县城地处洞庭湖水路要塞,成为洞庭湖区船舶出入资、沅、澧水的重要口岸,为水路入川、贵必经之地。当时沅江日泊船几百上千艘,万众云集。麻香糕因口味纯正、包装精美、携带方便,成为避难之众长途跋涉所需干粮和抗战士兵充饥的首选食品。因此,麻香糕成为了抗战时期的“干粮”。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前往香港、台湾等地的原国民党军、政商界人士回内地省亲观光,提及抗战时期这段往事,仍念念不忘“億昌”麻香糕在当时的影响及其独特的风味。

1985年,前国民党航空总署李怀明中将夫人王若曦女士回大陆省亲,多次提及“億昌”麻香糕,并带10公斤回台湾与家人共尝。

麻香糕在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中华老字号“億昌”。

1911年,沅江成立县商业联合会。本地商人金迪珊集资壹万元成立“億昌”, 聘名师专业制作麻香糕,规定糕片长、宽、厚,并加一道青色眉状印记于糕片中心, 作为“億昌”牌麻香糕典型标志。受当时废帝制、兴民主思想影响,“億昌”蕴含“億万民生,昌盛兴隆”之意,前店后坊经营。

“億昌”早在集资挂牌之前,已是沅江县城小有名气的糕点作坊。“億昌”成立之后,聘沅江籍糕点师钱敏斋、王云寿为主制作麻香糕,并对麻香糕配方、生产工艺、包装进行全面创新。新创制的“億昌”麻香糕选用当时最好的“绵白糖”,以当地优质的糯米、芝麻为主要原料,并经数道工序的技术处理,改传统的木盒成型为金属盒成型,片厚由原5毫米改成3毫米后至1.6毫米,包装加印“億昌麻香糕”五字。

“億昌”麻香糕不仅影响着三湘四水,而且在广州、上海等地同样受到欢迎。在如此利好的形势下,却在技艺的传承上面临困境。自1987年后,麻香糕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近10年,面临生产工艺和产品制作技术失传的严重危机。原来的传承方式并无文字记载,都是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口传心授。老一辈传承者年事已高或已相继去世,所以通晓整个工艺且能完整制作出原有产品的人已是少之又少。另外,绝大部分青年外出打工,使得愿意长期传承这一古老手工技艺者,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状况。

1998年,“億昌”关门弟子,曾任沅江县糕点厂厂长的周国栋为重振“億昌”品牌,重续“億昌”辉煌,继续传承湖湘文化,邀股集资,成立沅江億昌食品公司。

2006年“億昌”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麻香糕的生产技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创造力,是湖湘文化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对见证中华民族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湖湘人民在文化认同上的特殊价值。

沅江麻香糕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湖南省文化厅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日前的公示,沅江市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麻香糕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目前,沅江麻香糕品牌主要有“億昌”、“洞庭斋”等。其中,“億昌”牌麻香糕于2006年12月被国家商业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其中億昌食品有限公司为益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2008年,益阳市、沅江市有关部门主持召开了挖掘和保护“億昌麻香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工作会议,确定了奋斗目标、工作原则、资金投入等具体事宜,对遗留民间相关器具、物品等历史文物进行征集,组织编写了沅江文化符号。为解决传承危机,当地政府帮助沅江億昌食品有限公司,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包括培训、建档、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使这一重要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和长远的发展。

沅江麻香糕入选省级“非遗”,这将使这一重要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和长远的发展以及沅江麻香糕制作技艺的发扬光大和麻香糕食品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B静(2015-03-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