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当然不能少了,里面的五羊石像是广州的重要地标。越秀公园因有越秀山而得名,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壳岗、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越秀山山上建“朝汉台”。后建观音阁,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此外,越秀公园内有越秀山体育场和越秀游泳场,还有金印游乐场、花卉馆、广州美术馆、西游记景观及其它文化娱乐场所。除了秀美的自然风光,越秀公园还保存有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洲遗址
药洲遗址位于广州市教育路南方戏院北侧。又名九曜园。原是一座南汉御苑。南汉乾亨三年(919),南汉王刘岩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带,利用原来的天然池沼罚罪民凿长湖五百丈(约合今1600米),史称西湖或仙湖。湖区狭长,北至中山五路,南达惠福东路。湖中建洲,在此炼丹求仙药,故称药洲。湖中有瑰奇怪石多块,美称为九曜石。沿湖有亭、楼、馆、榭,风景甚美。米芾、翁心存、翁方纲、阮元、苏东坡、陈澧等名士曾煮茶景濂堂,泛舟九曜池,为九曜石题诗赋词,刻石立碑,留下了宝贵的石刻。明代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
明城墙遗址
明城墙遗址位于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东、西、中三城合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以便在城墙上落”。越秀山明代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外,只剩下高度不等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已修缮复原,共长180米,雉堞严整,恢复旧观。此遗址于1989年6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 。
越王井
越王井又名九眼井,井身全部石砌,直径2.1米,九孔。井盖残石及“九眼古井”石碑尚存,但井底已淤积深达7米。据屈大均《广东新语》称,九眼井“相传尉佗(赵佗)所凿。其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志称佗饮斯水,肌体润泽,年百余岁,视听不衰。”丘逢甲有诗咏曰:“凿井秦人老塞烟,抱孙雄踞海南天,江山不改遗民尽,独坐秋风自品泉。”《通典》谓南海(广州)有天井门,天井即越王井,门是石门。南汉主刘岩曾独占此井,称玉龙泉。宋番禺县令丁伯桂加九孔石井盖,可同时从各孔汲水,不相抵触。至清初,平南王府霸占此井达10年,并在井四周建围墙,派兵把守,出告示曰“有私汲井水者鞭笞四十” 。
以上是我觉得越秀的旅游好去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