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布和,男,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西哲里木镇西哲里木嘎查卫生室乡村医生。2001年被评为盟、旗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2002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感动中国”西部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2005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王布和草原神医。“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于2013年1月12日正式揭晓,王布和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称号[1]。
他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农牧民群众解除病痛之苦,在他那里,有钱没钱都能看病吃药治疗,对待贫困的群众,不仅提供免费的食宿,还赠送回家的路费。一批批患者健康地离去,一个个病人慕名而来。20余年的时间里,他就这样接待、救治了60余万人。
王布和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镇哲里木嘎查。多少年来,多少城市大医院请他加入,他没有去,他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如今,他的卫生院规模大了,他的名气大了,卫生院成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定点医疗单位,他本人是主任还是红十字博爱救助站的站长。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但不管是国外的国内的,是贫穷的富裕的,他总是一如既往、一视同仁,把所有的爱倾注给患者。
在王布和的卫生院里,至今没有划价这个部门,工作流程就是开方、拿药或是治疗,他说,从医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说过价格。王布和介绍说,在他的卫生所里常年有上百名患者,他给他们医治病痛,病人及其家属也在这充满爱的环境里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王布和每天要接待150到200人的就医者,最多的时候每天达到700到800人。虽然没有闲暇的时间,但他不忘关注社会。为了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他出钱建校舍;为了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他出资铺路建桥。
这里聚集着从全国各地前来求医的上百名患者,患者人数最多的时候一天达到过1000多人,最少的时候一天也有200多人。他们都是听说这里有一位播洒爱心的“草原神医”而来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在这里被挽救,一群又一群患者在这里重新获得健康。“草原神医”从死神手中拉回许许多多生命的奇迹从一传到十,从十传到百,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几十年如一日,为蒙汉等各族农牧民群众解除病痛的故事传到了全国各地。他就是多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3年成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西部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走进王布和的诊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满整个屋子整个走廊的锦旗,每一面锦旗都在向人们诉说着王大夫救死扶伤的事迹,赞美着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见到记者,内蒙古师范大学退休教师张丽莎迫不及待地讲起了她的故事。她患类风湿已有七八年,从2003年开始就饱受病痛折磨,两条腿红肿变形,住遍呼和浩特各家大医院都毫无效果,最后到了坐轮椅的地步。2009年她偶然听说在科右中旗有一位“神医”,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西哲里木镇。经过王大夫几天的药浴、针灸、按摩推拿、吃蒙药四大治疗法以后,病情明显好转,两个月后就行走自如了。走遍各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到了王大夫这里就能痊愈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下身瘫痪的赤峰患者包占、得类风湿病18年之久的四川患者陈家兴、被病痛折磨得曾经产生过轻生念头的大连患者王淑美等等,都是在这里摆脱病魔,重新捡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被王大夫超凡的医术深深折服之余,最让张丽莎感动的是在这里没有划价和收款处,来到这里有钱没钱都能看病。王大夫对每一位患者都视如亲人一样热情,对经济条件差、生活贫困者或孤寡老人、残疾儿童,不仅免费提供治疗和吃住,而且对特困患者还负责其返程路费。王布和小时候,亲眼目睹贫困山区缺衣少药,一幕幕的悲剧让他立志学医,为贫困山区农牧民治病。他拜民间老蒙医为师,博览医书,苦心钻研医疗知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对风湿、类风湿、肝胆肾疾病、精神病等疑难杂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为难以计数的农牧民患者解除了病痛。“有钱没钱一样看病,有权没权一律平等”是他2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行医准则,现在平均每天都有10多个贫困农牧民在这里免费治疗吃住。20多年来他所医治的60多万患者大部分也都来自于农村牧区。“没钱也能看病,没路费还给路费,天底下还能找到第二个这样的医生吗?”张丽莎接受采访时,感动的泪水流了下来。
除了治病救人以外,帮助贫困老百姓,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是王大夫的一贯作风。来自科右中旗哈日努尔苏木农民巴雅斯古楞是一位重度风湿病患者,因多年无法干重活导致家里一贫如洗,唯一的女儿乌日汗也无法踏进校门。来到王布和诊所病情有所好转以后,就留在了诊所帮忙干点儿轻活,同时把他的女儿送到了学校。王大夫对待乌日汗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女一样,还表示供她到大学毕业。可爱的乌日汗见到记者来采访,主动站到话筒前给爷爷唱首歌表达感激之情,当她稚嫩又甜美的歌声传遍整个诊所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王大夫资助培养的学生有10多个,他们有的现在已经当起了老板,有的留学到了韩国,有的当了医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