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砂仁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完整的果实或种籽、或其干粉末,学名Elettaria cardamomum。
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在东方是菜肴调味品,特别是咖哩菜的佐料。在斯堪的那维亚则常用于面食品调味。
又名小豆蔻,多年生草本。
根茎粗壮,棕红色。叶两列,叶片狭长披针状,叶鞘具棕黄色柔毛。穗状花序由茎基部抽出。
花序显著伸长,花排列稀疏,花冠白色。果实长卯圆形,果皮质韧,不易开裂。种子团分3瓣,每瓣种子5~9枚,种子气味芳香而峻烈。
二、植物形态 折叠 编辑本段
株高1.5-3米,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中部叶片长披针形,长37厘米,宽7厘米,上部叶片线形,长25厘米,宽3厘米,顶端尾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毫米;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长4-8厘米,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苞片披针形,长1.8毫米,宽0.5毫米,膜质;小苞片管状,长10毫米,一侧有一斜口,膜质,无毛;花萼管长1.7厘米,顶端具三浅齿,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6-2厘米,宽0.5-0.7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长宽约1.6-2厘米,白色,顶端具二裂、反卷、黄色的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基部具二个紫色的痂状斑,具瓣柄;花丝长5-6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药隔附属体三裂,顶端裂片半圆形,高约3毫米,宽约4毫米,两侧耳状,宽约2毫���;腺体2枚,圆柱形,长3.5毫米;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长1.5-2厘米,宽1.2-2厘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三、药用价值 折叠 编辑本段
药名:砂仁
汉语拼音:sha ren
英文名:Villous Amomrum Fruit ,Cocklebur-like Amomum Fruit,,Fruit of Villous Amomum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经、胃经、肾经。
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6克,入煎剂宜后下。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地。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四、用药忌宜
1.阴虚有热者忌服。
2.《海药本草》:“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
3.《本草经疏》:“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皆须详察鉴别,难以概用。”
4.《药品化义》:“肺有伏火忌之。”
5.《得配本草》:“气虚肺满禁用。”
6.口服,偶有过敏反应。
五、常用选方
1.和胃气,消宿食,理腹痛,快膈,调脾:沉香一两,缩砂仁、乌药各二两,净香附四两,甘草(炙)一两二钱。上除沉香不过火,余四味锉焙,仍同沉香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温盐汤无时调服,或空心烧盐汤调下亦好,紫苏、枣汤尤妙。(《活幼心书》缩砂饮)
2.消食和中,下气止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饮。(《纲目》缩砂酒)
3.治痰气膈胀:砂仁捣碎,以萝卜汁浸透,焙干为末。每服一、二钱,食远,沸汤服,(《简便单方》)
4.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七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生姜二钱。水煎服。(《古今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
5.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缩砂仁不拘多少。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缩砂散)
6.治冷滑下痢不禁,虚赢:缩砂仁、炮附子(末)、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丸。日二,服四十丸。(《药性论》)
7.治妇人妊娠,偶因所触,或坠高伤打,致胎动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缩砂不计多少。慢火炒令热透,去皮用仁,捣罗为末。每服二钱,用热酒调下,须臾觉腹中胎动处极热,而胎已安。(孙用和)
8.治遍身肿满,阴亦肿者:缩砂仁、土狗一个,等分。研,和老酒服之。(《仁斋直指方》)
9.治小儿滑泄,肛头脱出:缩砂一两。去皮为末,每用一钱,以猪腰子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矾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缩砂散)
10.牙齿疼痛:缩砂常嚼之。(《仁斋直指方》)
11.治一切食毒:缩砂仁末,水服一、二钱。(《事林广记》)
12.治大肠虚而夹热 脱肛红肿:砂仁、黄连、木贼.为末.每二钱米饮下.(《医学入门·杂病用药》缩砂散)
13.治疝气:茄蒂、砂仁五分.茄蒂伏天晒干 切片 交秋不用.蒸 好酒服.(《静耘斋集验方》疝气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