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是著名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广西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等,是一座拥有21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同样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在经济、教育等方面走在了所在地区的前列。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
肖 燕
肖燕是 河池市形象大使。
她出生在“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她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喜欢学唱本地山歌,自幼做着“山歌梦”的她,经过不懈努力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校。
在入学之前她根本就不会正确发声,在艺校肖国材等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才开始学习基本的发声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她以甜美的歌声获得了广西“全区中专艺术节声乐大赛”的特等奖。艺校毕业后,肖燕顺利考取了广西艺术学院声乐专业。在学校里她更加勤奋训练,师从龚小平教授学习后,演唱技法有了更大的飞跃。在广西大学生艺术节声乐大赛中,她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同时还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声乐大赛”中获得银奖。
2000年,肖燕先后获得广西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和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荧屏奖,在广西乃至全国歌坛慢慢有了名气。
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肖燕的艺术生涯。由于表现突出,她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选派到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系学习声乐,有幸得到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老师的指导,让她这个广西妹子见识了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走出红土地的肖燕变得更加成熟了。
她先后拍摄的《您辛苦了》、《永远的眷恋》、《最美的牵挂》等一系列音乐电视,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并因此获得了“全国城市歌曲评选”演唱金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等多个奖项,还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多次参加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演出活动,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上,她跟李卫红、唐彩媚一道扮起了“刘三姐”,与著名歌手满江对唱起广西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这让她在民歌节的大舞台崭露头角。在民歌节开幕式晚会上,她又与著名歌手刘媛媛合唱一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让家乡观众看到了另一个风格的肖燕。冯京
宜州城西龙江北岸的天门山下有一个村落,名叫冯村,也叫冯家湾,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冯京出生于此。冯京自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庆历八年(1048年),冯京参加州试,中解元,次年,冯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接着,他参加殿试,中状元,冯京连中三元,人们称他为冯三元。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其中之一。冯京及第后,先是被任命为监丞。黄佑三年(1051年),冯京被派任荆南府任通判,黄佑四、五年间(1052-1053年)冯京先后在朝中的集贤院、登闻鼓院、磨勘司和吏部南曹三司任中高级官员,后来冯京外调知扬州、转调知庐州,后调江宁府等地,冯京回朝后,先后任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和昭文馆的主官。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皇帝命冯京继任翰林学士知制造,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冯京为陕西安抚使,治平三年,冯京奉调回朝充群牧使兼昭文馆的主官。熙宁七年冯京回朝后,先后被任命为给事中、正议大夫等职位,元丰四年(1081年),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出知河阳府。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冯京被授青光禄大夫,次年被任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元佑五年,被授检校司空,改任彰德军节度使,此后,冯京改知陈州、改授宣徽使等。元佑九年,冯京病逝。
冯京为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均多业绩,冯京一生多次外调内迁,饱经宦海风浪,其身不倒,确有过人之处,著作有奏议十三卷、《潜山文集》一部,其诗词、书法散见其他书籍,原著多已散失。
宜州天门山上有冯京祖墓。山麓旧有冯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旧有崇祀冯京的三元祠、乡贤祠、三贤祠,均先后圮毁。今宜州城西龙江北岸建有冯京公园。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6月12日,23岁登进士第,即步入官场,宦海沉浮,59岁那年,黄庭坚在一再遭贬后,被朝廷除名,羁管宜州。
1104年夏天,黄庭坚只身一人来到宜州,从此,宜州和这位文化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庭坚虽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艺术领域里却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如《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地以人名,黄庭坚在宜州的许多诗作,迅速飞出岭南,传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渐变大。文化人的力量还在于可以教化一个地方,黄庭坚来宜州后,他开馆讲学,开了宜州读书之风气,使宜州之名在岭南显扬开来。
黄庭坚殁后数十年,宜州太守韩璧始建山谷祠来纪念他,祭祀他,许多文人墨客从各地来到宜州凭吊他,追寻他的足迹。至今黄庭坚的许多嘉言懿行在宜州还是有口皆碑,为人民津津乐道。郑献甫
郑献甫(1801-1872),象州人,原名郑成。他是晚清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词家。史载他天赋优异,嗜学成癖,博闻强记,智力超群。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旋即被授任刑部主事,他目睹官场昏暗,宦海险恶,渐生倦意,在做了14个月的官后,辞职归里。以后“浮现乡里,教授诸生”。其中除了咸丰八年至十年曾在湖北巡抚伍长华幕府中读书、写作外,其余时间都在为教学工作奔波忙碌。他先后在象州、宜山(今宜州)、柳江等书院任讲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在宜山(今宜州)庆江书院,德胜书院,长达八年,为培养宜山(今宜州)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旅行家徐霞客
1637年,52岁的徐霞客首次进入广西来到宜州。1638年,他从宾阳、上林、忻城等县境内于二月二十六日到达当时的永定土司长官署所在地(即今天的石别镇三寨村),从此开始了他在县境30天的旅游。其中入境到三寨村一天;在县城及郊区各地19天;游多灵山往返3天;在怀远镇、德胜镇各地7天。
在县境,他到过北山、南山、九龙山、料高山、石山村后山等10多个大小山岭,经过龙江、小环江、五拱桥水、九龙潭等10多条江流、小溪和几处水潭。游览过龙隐岩、双门洞、卢僧洞、蚺蛇洞、九龙洞、白龙洞等10多处岩洞和香山寺、南山寺、西竺寺、雪花寺、黄山谷祠、龙隐庵、观音阁、玄帝殿,德胜镇的玉皇阁、莲花庵、福山寺等20多座寺庙庵。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关于在宜山县(今宜州市)境旅游考察的记述占41页,计2万多字。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病逝,时年56岁。1985年宜州市在白龙公园建一霞客亭来纪念这位中外闻名的旅行家。空军抗日英雄——黄莺
黄莺原名黄廓,生于1912年,宜州市龙头乡九磨村人。1932年,志存高远的黄莺考入柳州航空学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柳州航校奉命编为空军第三大队,黄莺任第八中队飞行员。1938年7月18日,日寇出动大批飞机袭击南昌,苏联空军志愿队联合黄莺所在大队对日展开激烈空战,战斗中黄莺之机为营救苏联战友志愿队领队巴比洛夫上校之机得以脱险,不幸自己机尾被击中坠落,机毁人亡。黄莺的壮烈牺牲,军事委员会极为重视,题赠“求仁得仁”表彰英烈。如今,宜州市文物管理所还保存着一块蒋介石所题“碧血忠魂”的半截石碑。黄莺还受到李宗仁、白崇禧和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等高级人物的题词表彰。
在黄莺灵柩由武汉回宜山过程中,各地党、政、军、学、商及群众前往车站设灵祭奠,以慰烈士英灵。宜山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亭设灵堂公祭,极为隆重。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黄莺为抗日烈士。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246252745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5246252745/home?wvr=5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weibo.com/u/5246252745/home?wvr=5
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49656711.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