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宝(1891——1938年),路桥区横街镇马院村人,少年时曾就读于本地作新小学。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安宝决心从军报国,1911年底考入南京临时政府属下的入伍生队,后又转到湖北陆军预备学堂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1926年7月北阀开始,陈安宝担任营长,多次参加重大战役,到1935年晋升为师长。
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11月6日陈安宝奉命赶到平湖以东阻击日军,与敌展开激烈战斗,坚守阵地达十天之久,。1938年2月,陈安宝率军向侵占余杭的日军进攻,与日援军激战一昼夜,敌人逃走时尸体装满20多辆卡车。1938年,日军在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占领南昌,5月3日陈安宝将军奉令进攻南昌,4日夜晚开始渡河,6日清晨先头部队与敌遭遇,日军集中猛烈炮火,在飞机轰炸配合下,出动大批步兵发动集团冲锋,敌我双方进行白刃格斗,陈安宝亲自率领卫队到前线督战,途中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1939年夏,烈士的灵柩运回家乡,沿途数万群众设祭悼念抗日英雄魂归故里。1940年7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陈安宝为陆军上将。中国共产党也在延安为抗日英雄举行公祭,毛泽东、朱德等出席大会并作了题词。1983年12月,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陈安宝为革命烈士。1984年4月,原黄岩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抗战初期陈将军捐资重建的作新小学,恢复命名为安宝小学。1995年,路桥区修建了安宝小学和安宝将军墓。
陈安宝烈士陵园巍然矗立在横街凤凰山顶,南面是朱德、周恩来的题词手迹。陵园前屏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陈安宝烈士陵园”七个大字,右边亦是张爱萍上将的题词:“为国捐躯,名垂青史”,左边是郑洞国的题词:“气壮华夏,国魂永存”。陵园正面镶嵌巨幅将军铸铁人面像浮雕,墓前右前方矗立着5米高的碑柱,刻着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抗日名将陈安宝之墓”。整个陵园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子孙后代永记民族历史,树立尽忠报国的思想。
最近在参加网络营销能力秀,欢迎来主页看看!
http://wm23.cn/mu_mu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