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博物馆

家乡区县: 甘肃省庄浪县

庄浪县博物馆位于紫荆山,二郎山脚下,正式成立于1984年5月。其前身民国时为县“民众教育馆”,收集有古陶器、铁器数件,供人参观,后散失。建国后属“人民文化教育馆”,定员专管文物征集。1953年改称“文化馆”,1959年10月文化馆配合省文物普查队进行县内文物普查,并配专人负责文物征集、保管;12月,庄浪县并入静宁县后改称“静宁县文化馆水洛分馆。1986年,馆址由中心街迁至紫荆山。1988年4月析出单设,另迁至建成博物馆。

现馆位于东关街文化巷10号,紫荆广场东侧,总占地面积1541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120平方米,内设一级文物库、二、三级文物库和一般文物库及资料库,无文物展厅。现有馆藏文物7400余件,有国家一级文物47件,二级文物198件,三级文物654件。安装有目前较为先进的安防报警系统,现为三级风险单位。馆内藏有数百万年至数万年前的原始动物化石和二万七千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有距今一万多年的旧石器以及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玉器和陶器等史前文物,同时藏有各历史阶段的珍贵文物和标本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县人类文明和历史进程,弘扬了庄浪县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有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陶器,齐家文化玉器是其代表。

阳川乡出土的一批隋代铜虎符,闻名遐迩,是隋大业三年以后的产物,是隋代“府兵制”的史证,为研究隋代军事、政治、兵符制度及庄浪和周边地区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寺坪塬遗址出土的金代窖藏文物,量大面广,品类丰富,共发现瓷、陶、铁等文物100多件,其中有宋代的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瓷器最为著名,金代磁州窑荷花图虎枕为其精品,该批文物曾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近年来,庄浪县博物馆十分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多次推荐业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加强交流,馆内还多次接待美国、日本学者专家前来我馆考察学习。业务人员勤奋好学,著有《文物胜景》、《庄浪石窟》等书,在专业报刊杂志计发表研究性文章和论文200余篇,受到省地文物部门的好评,对于提高庄浪县在国内的知名度,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使庄浪县博物馆扩大了对外影响,逐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

桃子(2014-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