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惠安人,我自豪的肯定是石雕了。
追溯历史,惠安雕艺来源于“青山王”张悃(五代闽将),率兵驻扎青山(惠安县城东三十华里),镇守边陲,其部下(大多数从中原带来),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包括石雕带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史料记载,张悃部下先是在青山一带传授石雕特艺,后来向崇武惠安全境不断扩大传授的范围。
惠安石雕的技艺一传入就有相当高的水平。现存惠安境内最早的石雕作品是唐末威武节度使王潮墓的文官、武士、虎、马、羊等园雕和莲花浮雕,宋代雕就,距今已有1100多年,其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宋代的洛阳桥遗存的石将军、桥墩石塔的佛像雕刻、中亭的题词沉雕,无论采石、石雕都说明其时的技术水平很高,而洛阳桥修建的领导者蔡襄其母亲为惠安人卢氏。洛阳桥是距青山十五华里的一座由石条叠成桥墩用海砺作固定物长达3华里的跨海大桥,桥面有条有些长达3丈重达10吨。在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海水的潮汐,石条放在船上,涨潮时使得桥墩固定,待退潮时;船体下降,石条放置于二桥墩中,作为桥面。而石料也是在惠安境内开采的。如此巨大的工程,必需依靠惠安工匠参加。就是泉州东西塔的石料经考证也是惠安境内开采运去的,其众多圆雕和浮雕神佛像离不开惠安工匠的雕刻。
明朝时,惠安考上进士在朝廷为官的人较多,各种牌坊、墓区的石雕产品更多。兴建于明初的崇武古城是用石头砌就的石城,这类遗物有张岳墓的将军、马、虎、羊,崇武城隍庙的石狮等等,这些都标志了当时较高的石雕工艺水平。但明代的崇武古城一度被毁,现有的石城是清时重修的。
清代是惠安石雕大发展的时期,艺术风格趋向精雕细琢,注重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派风格。这一时期,是惠安石雕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石雕工人开始走出惠安向外发展的时期。除本省各地外,还通过华侨和商人向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发展。从甲午战争后,台湾岛内大兴建筑之风。吸收了不少惠安工匠到台湾参加石雕加工生产,并有不少人在台安居。张悃部下,带来的石雕技艺,成为闽台关系的重要媒介。解放以后,惠安石雕工艺获得了新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的集美鳌园建设,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80年代毛主席纪念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湄洲岛妈祖雕像、厦门郑成功雕像都大量地倾注了惠安石雕艺人的心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第一届雕刻艺术节在惠安举办后,惠安石雕注入了强烈的现代艺术新观念、新标准、新创意、新视点。惠安石雕成长壮大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仅2003年,全县雕刻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出口创汇50亿元,并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雕艺之乡”的称号。
工艺流程
惠安传统石雕工艺,俗称“打巧”。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捏、镂、摘、雕、四道工序。
(一)“捏”就是打坯样。先在石块上画出线条,而后进行初步的雕凿。对于有限定内容的新雕作,有的在打坯之前先画张平面草图作依据;有的还先捏个泥坯或石膏模型;有的则以购卖者提供的设计图纸为蓝图。打坯样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
(二)“镂”就是坯样捏成后,根据需要把内部无用的石料挖掉。镂空石料的技术是石雕工匠的重要基本功,如一只还没有幼儿拳头大的小石狮,要在嘴里保留掉不出来的小圆球,镂掉四周的石料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三) “摘”就是按图形剔去雕件的外部多余的石料。这种剔除是对坯样的细加工,操作者同样应领会创作者的意图,才能使剔除的面积和深浅适度。
(四) “雕”就是进行最后的琢剁加工使雕件定型。完成这一程序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雕刻技艺,更要具有鉴别能力。
此外,还有“修细”和“配置座垫”等特殊工序。
“修细”,就是修出光彩,有的作品最后还要用砂纸磨光,并用石蜡上蜡,这样就能达到色彩鲜艳,光彩夺目的效果。
“配置座垫”,主要是使产品稳固,起到衬托和补充的作用,使主体突出、丰满、醒目和完整。座垫样式多样,主要有自然石座、莲花座、云纹座、水纹座、图案座和鳌鱼座、花蹲座、鱼水座等特殊座垫。
表现形态
圆雕
即立体摹拟造型,单体存在,既有以单一石块雕塑的,也有由多块石料组合而成的。
浮雕
即在石料表面雕刻半立体图像。如建筑物装饰于壁堵上的花鸟人物、山水风光,以及寺庙里的盘龙石柱等雕刻。根据雕刻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为单层次的雕像,内容比较单一,没有使用镂空透刻手法。高浮雕是以多层次造像来反映比较繁复的内容,多采取透雕手法镂空,更加引人入胜。浮雕是与建筑实用结合最密切的工艺,随着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增多,且更讲究艺术装饰美化,浮雕的使用也更广泛,技艺也更精巧。
线雕
即先在经抛光的石面上描摹图案,然后依线条雕镂成型。此种雕法吸收中国画的写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视等传统笔法,刻画出图像的意境。此类作品大多用作建筑物的墙壁贴面装饰。
沉雕
又称“水磨沉花”,是在自然生态较光滑的岩石上或建筑构件如门楹、石柱、壁堵等表面,描绘图像,然后雕凿凹入,利用阴影产生立体感。多数是摩崖字匾、碑刻文字及楹联等。
影雕
是在“针黑白”技艺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为惠安独创。以表面磨光的本地产玉昌湖青石切锯成平板作材料,利用此种石料琢凿能显示白点的特性,以各种型号的微雕钢针,依照临描于表面的图像线条,边对照照片边细细琢凿,靠着钻点的大小、深浅、疏密的有机结合,区分黑白的不同层次,使图像显示出来。近年影雕工艺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大版面的产品,目前影雕又摆脱黑白的局限,向彩色影雕发展。
透雕
由建筑的照壁借鉴演化而来,常常与浮雕结合,广泛运用在建筑装饰上,它具有既美观又坚固的艺术特点,具有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效果。
微雕
其特点在于微小,是传统工艺精巧手法的延续。其作品有的薄如蝉翼,有的细似发丝,有的在小如果核的石块上镂空雕花,更显得巧夺天工。近年连喝功夫茶的茶盘、茶壶及小茶杯也用青石雕成,还有石算盘、石洞箫、石棋盘、石棋子等。近年又出现一些以抽象手法设计的室内摆设的小型工艺品。
组合雕塑
即以圆、浮、沉多种雕法兼具的组合雕件。这种雕件都表现较复杂的内容,采取浮中有沉、沉中有浮、圆中有沉浮的综合手法。如浮雕石龙柱,清代发展到不但龙身浮凸程度高到近圆雕,有的还在龙身上附雕有几乎独立存在的人物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会唱歌的石头最美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