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古为扬州南境,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
西汉为庐陵县境,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故城在今县城西1.5公里。
三国吴析西昌置东昌县(今吉安县永和镇),属庐陵郡。
晋太康元年(280),庐陵郡治迁石阳(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西昌属之。
南北朝大宝元年六月,陈霸先驻军西昌南朝陈时,省西昌。
隋开皇九年(589),复置西昌县。开皇十年,废西昌,并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永新等地置安丰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一说十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属吉州(后称庐陵郡)。泰和之名始此。
大业八年(612)因安丰治非津要,仍徙至西昌故城,属庐陵郡。
唐武德五年(622)置南平州,领泰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泰和为州治。武德八年,废州,并永新、广兴、东昌三县入太和县(改泰和为太),属吉州。
贞观元年(627),吉州属江南道。五年,西昌因兵祸,县治复徙安丰旧治。显庆时,析太和复置永新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吉州属江南西道。
天宝元年(742),泰和属庐陵郡。
乾元三年(760)(一说贞元三年),县治移白下驿西(今实验小学内),属吉州。
五代十国:南唐时(937-943),周矩倡筑槎滩、碉石二陂,灌高行(今禾市)、信实(今螺溪)两乡田地。
南唐保大元年(943),析太和地置龙泉场,后升为县(今遂川县)。
宋熙宁四年(1071),分太和之诚信乡置万安县。
元祐七年(1092),割县境高行乡三堡肃永新县。
德佑元年(1275)二月,文天祥在樟塘募兵抗元,三月,元军攻占县城。七月,文天祥收复太和。
元元贞元年(1295),太和县升为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吉安路。
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陈友谅军攻占太和。
至正二十五年(1365),常遇春平定太和。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为泰和县(改太为泰),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