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巡抚潘埙(二)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潘埙一入仕途,即为言官。所谓言官,主要是给事中。明代给事中分为吏、礼、工、刑、户、兵六科,掌侍从规谏,纠察六部之弊误。朝中官员有违错犯法者,要及时检举揭发。皇帝要发布有关圣旨,按正常规定,也要事先写好封起来送给给事中看,如无与朝廷制度违碍,或不伤大政者,方请皇帝下发。一句话,就是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监察百官和朝廷举措当否,是一个专门寻人(按照规定,包括皇帝在内)不是的角色。这是一个职级很低(给事中、左右给事中均从七品,都给事中才七品,相当于一个知县的职级。)而权重的官,但又是很不讨喜的官。朝中出了奸佞,不提意见就被认为是失职,提了意见就得罪人,因而极易得到权要甚至皇帝的忌恨。历史上因言得罪甚至被杀头者也不在少数。当时的正德皇帝少年登基,不守祖宗法度,亲近小人,任意胡为,好私出游狎。曾不通知任何人,私出宣大;曾挟妓刘凤姐游江南,有一出《游龙戏凤》的戏就说的是他;曾授意吏部议封自己为大将军,在别人已俘获叛逆朱宸濠以后,还搞什么“御驾亲征”。他是一个不听人劝,喜欢随意惩治臣下的皇帝。潘埙一当官,就在这一 背景下充当谏官这一角色,因而他的任途注定要充满艰险。
然而,他出于忠君和国家利益,忠于职守,不畏艰险,性刚决,敢于直言,弹劾无所阿避。可能他在观政期间,就会“多嘴多舌”,即被权贵所忌,所以当一被授职时,正值太监刘谨乱政,刘嗾使别人将他改为试职。但他所上的第一疏弹劾刘瑾,提出要“除蠹,饬武,励宪司,正朝廷四事,以开言路。”正德9年,乾清宫火灾后,他上疏要皇帝“开聪明,决听纳,以回上天意。”反对皇帝“好勇、好货、好土木。”反对开皇店、建豹房和供佛。11年正月,正德皇帝祭祀天地以后,他又上疏劝谏,说“今陛下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昔太甲居桐,处仁迁义,不失中兴。”此疏遭到宵小怀恨,他们]对皇帝说,以太甲比附当今皇帝极为不妥。皇帝大怒,叫人将潘的名字写在御屏上,意在记住他,待机惩冶。此年8月,不须任何人建议,皇帝亲自下旨,将潘升一级外用。此旨一出,举朝大骇。尽管有人“交章请留”,终难挽回君心。正德皇帝此举为明升暗降,意在拔除令其头疼眼中之钉。以升不以贬,防止以后有人说潘无故被贬而再起用也,其意甚毒。潘埙在朝八年,弹劾过不少大臣,如都察院御史王鼎、南京兵部尚书刘机、兵部尚书何鉴、保定巡抚甯杲、兵部侍郎陆完等。还弹劾了佞幸江彬、朱宁、毛伦。他得罪了这么多人,被排挤出朝是必然的事。
潘埙是个很称职的给事中。他上的疏表,不少被记入了《明史》本传、《明实录》等典籍。此外,他又编了一卷《谏垣奏议》,收录了全部疏稿。内容“为勘覆者二,为陈情者一,为封驳者十四,为献替者十七。”漕运总督唐龙作序说,潘有唐代陆贽之忠。吴承恩作跋云,潘有“经世之略,福民之心”,“皆本之仁义,而行之以至诚。”“真无负于谏”。
二、平河南之“盗”,有功而被黜
潘埙有济世才,办事干练。他到了开州,人们很重他的名气,不以迁客对待,他亦认真办事,均赋税,清讼牒,督察赈济。在南太仆寺,尽革马政丛弊。嘉靖登极,诏起废官,得复职都给事中,升陕西右参政。督修《武宗实录》,监造版图,逐贪污,兴水利,决定疑狱,政绩显著,声望渐重,受到朝廷上上下下的重视。杨一清推荐他任宁夏巡抚,吏部推升他任江西廉使,均未果行。但这几年他的确升官很快,不久,任山东、浙江布政使,随即升河南巡抚,时在嘉靖七年正月。
此时灾荒,民众占据险要山头造反。尤其是河南山西之间统治者控制薄弱的地方,最为厉害。如山西平顺,当年为潞安府,其青羊山,为“巨盗”陈卿所踞,官府围剿多年未平。潘埙来河南以后,被命统山东、山西、河南数省兵力进剿。潘即驰至黎城,与众商议后,认为“贼负固守险,难于阵合,须两省并进,六路夹攻,出其不意,夺其险要。”潘定计画策后,于9月19日,规定各路进攻方向路线,并明确严格的纪律,誓于众曰:“贪财掠夺者杀无赦,贪功妄杀者杀无赦,争夺首功自相蹂躏者杀无赦。”约定于10月6日进剿。接着,潘埙在林县,先期发兵进攻,旦夕鼓噪,扰乱敌心。至期,各路齐发,一举成功。潞安自此改名为平顺县。
在青羊山之役中,潘埙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当受赏,继续升迁。但结果正好相反:勒令致仕,永不叙用。其原因是这场战斗违背了当权者的意志。当潘埙画策已定,决定进攻之时,吏部尚书桂萼主抚。大捷以后,桂已入阁大学士,大权在握,怀恨潘不附己,即令给事中蔡经,弹劾潘,以“失赈饥民”的罪名,于8年3月,将潘赶回老家。归后三天,夏言奏河南之功说,“平贼经画,尽出都御史潘埙,宜升赏。”桂萼不悦,仅赏潘银三十两,紵丝三表里。此后,许多大臣多次上疏推荐潘出山为官,均无成功。潘埙的政治生涯就这样在戏剧性高潮中,嘎然而止,一下子结束了。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Renenl

家乡衔接: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huaian_huaian.html

王蕾Renenl(2014-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