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红江农场第19生产队吴德钦生产班在榕树坝熨板田10年生新会甜橙大田中发现1株红肉橙,后经专家鉴定为福桔与甜橙嫁接后形成的“扇型嵌合体”植株。在钟家存、庞启源等技术人员的努力下,1972年芽接繁殖700余株,1973年春大田种植,1976年亩产782.5公斤,是廉江繁育的第一代红橙。1977年,从第一代红橙结果树中选育出第二代红橙苗,3年后橙树结果。1980年,又从第二代橙树中选育出第三代红橙苗。1983年再选育出种性稳定的第四代红橙,从而成功培育出廉江红橙。
1984年起,廉江开始大面积种植红橙,至90年代初,是廉江红橙第一个大发展期。当时,县委县政府采取专项贷款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国营集体果场、农户家庭果园、镇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展红橙生产。1991年,全县种植红橙面积13.6万亩,总产量6.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红橙生产基地。
因缺乏红橙防病意识,橙苗没有实行科学化繁育和管理,从1993年开始,出现黄龙病大流行,造成大批红橙苗木枯死和许多橙园进入盛产期就出现黄化现象,影响了橙农的生产积极性。加上部分果场管理不善,资金缺乏,造成停产或破产,廉江红橙生产逐渐滑坡。1997年全市(1993年12月廉江撤县设市)红橙面积仅剩1.1万亩,产量0.57万吨。
90年代中后期,廉江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和吸取红橙滑坡的经验教训,制订红橙生产奖励办法,抢救和恢复红橙生产。利用1995年广东省政府拨给50万元和1997年湛江市政府拨给30万元抢救红橙的专项研究经费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抢救红橙工作。1997年11月5日,廉江市政府成立抢救恢复红橙工作领导小组。市农委、农业局建立无病毒红橙种苗繁育基地,抓好无病毒红橙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选择西北部最适宜发展红橙生产的青平、高桥、雅塘、石岭、石颈、长山、营仔7个镇作为恢复发展红橙重点镇。同时,市农委、农业局和长青水果场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培育出品质更优的少籽无籽红橙,使果农生产积极性倍增。1998年起,逐步推行产业化经营,建立商品化生产基地和专业化市场,实行农工技贸一体化,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纳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行列,形成了基地 农户、公司 农户、企业 农户、市场 农户等产业化生产格局;实行基地化生产,实施科学化管理,搞好社会化服务,健全水果技术服务网络,整顿和规范红橙销售市场,使红橙生产迅速恢复。2007年,全市红橙种植面积6.4万亩,总产量5.5万吨。廉江再次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橙生产基地。
廉江红橙果大型靓、皮薄肉红、汁多渣少、味纯清香、酸甜适中。1983年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4年被国家列为接待和赠送外宾的名优水果,享有“国宴佳果”美誉。1986年12月,国家和省级30多名水果专家,对廉江红橙进行品评,认为它是由嵌合体选育成的早产、丰产、稳产优良红肉甜橙品种,达到了世界名优水果的四项标准(品种新、产量高、品质优、成本低)和三个品质(鲜吃、储运、加工)的要求,是国内外柑橙的佼佼者。1987年,红橙培育工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廉江红橙是我国唯一能与美国“新奇士”(又名“金山橙”)媲美的橙类,1987年后,批量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西欧等国家和地区。1993年在泰国举办的国际农产品展销会上,廉江红橙获金质奖。1995年3月,廉江市被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组委会授予“中国红橙之乡”称号。廉江红橙于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在北京举办的农业博览会上,连续四届被评为名牌产品;1996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水果会议上,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同年红橙培育与推广工作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得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1年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同年“廉江红”牌红橙获广东省著名商标,2002年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获“国家红橙原产地域保护”和“国家红橙原产地标记保护”,2006年获“中华名果”称号。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并大量出口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