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决堤事件

家乡区县: 商丘市民权县

背景[编辑]

中国抗日战争初期,20万华中军队情势严重失利,难以抵抗握有精良武器的两万日军。1938年4月13日,陈果夫与白崇禧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5月,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

经过[编辑]

蒋介石见形势不利,电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核办。6月6日,新编第八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花园口决口。7日,利用炸药[1]在河南郑县(今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使黄河改道南流,入贾鲁河和颍河,夺淮入海。花园口堤防于1946年抗战结束后,经过修补回到决堤前旧河道出海。

这一事件发生之后,国民政府对外宣称是日军战机轰炸所致,但有不少民间媒体提出质疑。抗战胜利后,政府仍坚持日军飞机轰炸的说法,但随着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资料陆续面世,以及日本和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档案的公开,事件逐渐明朗。

撤离与补偿[编辑]

决堤执行前,国民政府已先通知决堤地区民众撤离并发放慰问金,而郑州当地专员也催促民众撤离[2][3]。另根据《新华日报》于1938年6月10日的报导,国府于刚决堤时就发放50,000元用于直接受害区的“急赈”。一周后,国民政府又发放200万元用于黄泛区持续性赈灾,但此时的调查报告并无受灾人员死亡的记录[4]。

死亡人数[编辑]

以河南为例,决堤两个月后的1938年8月5日,国民政府派往黄泛赈灾工作人员呈报郑州专员罗震的赈灾及调查报告称:“近日曾详细查调黄灾各县灾民数目,虽不十分准确,但亦无大出入。据查最重灾民(水小灾轻者不计),尉氏七万口,通许2.5万口,开封西南突出部分有五千口,扶沟七万口,西华有五万口,商水有三万口,淮阳有七万口,沈丘有六万口,共计38万口。”这是花园口决堤两个月后国民政府统计的数据[5]。据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统计: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44个县市因此受灾,3,911,354人外逃,893,303人死亡,经济损失10.9176亿元[6]。

当时国民政府《豫省灾况纪实》里有一段文字如此勾勒出黄泛区灾难图: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幸而勉能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苦备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因之卖儿鬻女,率缠号哭,难舍难分,更是司空见惯,而人市之价日跌,求售之数愈伙,于是寂寥泛区,荒凉惨苦,几疑非复人寰矣!

据中央社等报道:滔滔大水,由中牟、白沙间向东南泛滥,水势所至。庐舍荡然,罹难民众,不知凡几。洪水所致,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多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魄荡魂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寻,往往横尸道路,亦九死一生。艰辛备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花园口下的中牟首当其冲,全县三分之二陆沉。幸存的难民扶老携幼,纷纷两逃……[7]

河南省档案馆的记载死亡人数为89万人,受影响的有1,200万人,日军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第二军当时有7千4百多人在徐州会战死,而不是某些人声称的死于洪水。[8]

花园口决堤事件给豫、皖和苏等地的中国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淹没耕地1,200余万亩,造成黄泛区。共计有1,200万人受灾,39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死亡。[9]

花园口决堤将黄河每年几十亿吨的泥沙顺着决口涌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没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运,形成了穿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河泛滥区,人们将其简称为“黄泛区”每年汛期时,黄水都会回流倒灌,淹没农田,洪水过后蝗灾复至,地表突兀凸凹,到处沙丘堆移,无法耕种,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破坏。[10]这次决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连续两年的旱灾,并由此引发著名的的河南大饥荒,数千万人沦为难民,仅河南一地就有300万农民死于饥饿[11][12]。几百里黄泛区使百姓丧身洪涝。

但也有人对上一段文字提出质疑,认为花园口事件距离1942年河南饥荒已有四年,而1938至1941年的四年时间里,河南粮食皆处于丰收状态,若黄氾区导致四年后的旱灾反而不合常理。况且黄泛区当时已成为日占区与国统区的交界,主要影响的还是皖和苏一带,说其直接造成四年后的河南全省饥荒恐不为合适之说。此外,“1942年河南饥荒造成300万人(甚至500万人)死亡”一说法只不过是美国记者白修德的估计,真实历史中国民政府的统计有两种死亡数字,一种是288,006人死亡,另一种是1,484,983人死亡[13]。但也有人持不同见解,当年河南一共有3000多万人,其中国统区1800万人,日占区1200万人,当时饿死大概四五百万人,剩下大约有五六百万人,都向陕西逃去了。[2][14]。

依据1948年公布“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篡委员会”编写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 依据人口变动资料推估指出:“第一,这次决口为害泛区实至深大,一时难于胜计,就本章所计部分而言,损失已甚可观,区内约有二十分之一,或数达892,303的居民不幸殉水,五分之一,或数达3,911,354的难民作流亡,而其他因疾病冻饿与营养不良招致不良影响,兹因未见调查,些时无从得知”。[15]

卑诗大学历史教授Diana Lary 2004年的论文认为,死亡人数85.5万人,难民484万人,安徽省死难不分,有298万人。[16]

李辉(2015-04-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