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有一日,寒风席卷着贵溪县城,北风呼啸,街道萧瑟。突然远处出现一位跛足乞丐,他步履蹒跚,而行,过不多时,乞丐来到龙兴铺作坊外,乞求避风。
店主薛应龙见天色渐暗,眼前乞丐衣不御寒,跛足流脓,行走不便,竞生慈悲,不但待之以礼,还忙叫伙计备饭,并取出干净衣裳给乞丐换上。用膳后,薛应龙又让伙计收拾停当,让跛足乞丐在作坊案板上歇宿一夜。 第二天,薛应龙和伙计们早早起来,来到作坊,那老乞丐却早已飘然离去,屋内一切正常,老乞丐却不知去向。薛应龙觉得奇怪,突然,他发觉屋内香气扑鼻,沁人肺腑,百思不解。店伙计随香气寻去,惊讶地发现,案板上隐约可辨有个人影印,并留有香料及配制秘方,猛地想起,听说近日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龙虎山”,恍然大悟,“昨晚来投宿的跛足乞丐是神仙铁拐李”!
果然,在乞丐睡过的案板上制作出来添加香料的灯芯糕不但泽色洁白晶莹,而且其味异香可口,百食不厌。薛应龙惊喜不已,忙对天跪拜,千恩万谢,当即请人画出“铁拐李”像,并印在包灯芯糕的纸上。从此,“龙兴铺”制作出来的灯芯糕名扬四海,香飘八方,“龙兴铺”也因此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糕点制作店。
历史
后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偶然品尝了“龙兴铺”灯芯糕,大为欣赏赞道:“京省驰名,独此一家”。于是“龙兴铺”便成为皇宫贡品的制作场所。
清末和民国初期,随着贵溪县城乡商业的发达,商号的日益增多,逐渐出现商业兼并。到了清宣统元年,贵溪县成立商会,当时在县城有“范半街”之说的范氏家族用重金从薛应龙的后人手上购买了“龙兴铺”,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动乱,交通日困,货不畅流,商品奇缺,市场逐渐萧条,“龙兴铺”也脱离不了战争的劫难,“龙兴铺”同其他商铺一样,处于衰落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保护私营商业的合法经营,推动了我国传统商业的发展。
1982年“灯芯糕”被列为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在今天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道都龙虎山旅游风景区灯芯糕更是旅游必不可少的佳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