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红军城位于旺苍县东河镇与黄洋河的交汇处,原名旺苍坝,现保留约1平方公里的川北古镇城。“红军城遗址群”部分街道基本保持清末民初原貌,有文昌街、王庙街、龙潭街3条主要街道及木市巷、河家巷2条小巷,城内分布有上百处四合院民居,基本保持了清末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1933年6月 15日,川陕省广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1934年3月至1935年4月,川陕省委、省苏、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等40多个党、政、军主要领导机关和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等主要领导迁驻于此,在这里整训部队,组建了巴山游击队、少共国际先锋师、妇女独立师,部署指挥了“广昭” 、 “陕南” 、“西渡嘉陵江”三大战役。旺苍老城成了川陕苏区后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为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历届县委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至今仍基本保持了川陕苏区时期的原貌,40多处机关驻地遗址均已挂牌保护。1992年,旺苍县人民政府将红军城遗址群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1993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12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在省、市、县党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原红四方面军新剧团遗址,投资30余万元,开办了“红军史迹陈列馆”,陈列馆建筑为木架穿逗小青瓦屋面结构四合院,系清代建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整个陈列分为四大部分,展出图片、实物1000余件,全面反映了红四方面军在旺苍老城的活动历史,展示了作为川陕苏区后期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旺苍老城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旺苍红军城,有着丰富的红军文物遗存,原貌保持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保护研究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