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北纬31°16’-31°52’,东经106°15’-107°34’。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州、渠县,西邻营山、仪陇,北连通江、巴中;与达州火车站相距100公里,与达州河市机场相距110公里。南北长69.8公里,东西宽69公里,总面积2229.12平方公里。[2]
地形
平昌县(17张)
平昌县全境地质属四川东部山区,县境内地质构造介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和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复合交接部位。县境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
山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略呈向西南方向凸出的弧形,山顶有平坦顶面,最高海拔1338.8米,最低海拔350米,相对高差500米,大多数山高700—1000米,农耕地一般在海拔700米左右;县境丘陵分布在海拔380—480米之间的白衣镇、岳家镇、高峰、金龙、元沱等地,面积30万亩,占总面积的9%。地表形态为高丘地貌长条形。[2]
气候
平昌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平昌县风景
区外,都能稳定在0℃以上。
县境降水,主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
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2]
3自然资源编辑
生物资源
平昌县境内尚存兽类22种,禽类49种,水族及两栖爬行类43种,昆虫类共60余类数千种。县境内属大巴山马尾松常绿阔叶林带。有乔、灌木50科160余种。[2]
土地资源
平昌县土地总面积2229.12平方公里,折3343680亩。按地貌分为山原、低中山、低山、深丘、台地、平坝6个基本类型。县境土壤来自紫色母质,以紫泥土为主,另有极少老冲积黄泥土,一般田多于土,宜种度广,肥力中等。一般为有机质含量少、氮质、磷缺、钾富。[2]
水能资源
平昌县境内水资源丰富,通、巴河天然落差33米,支流中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9条,境内河长341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3.32万千瓦。县境内理论蕴藏总量13.51万千瓦,可开发量6.3万千瓦,占蕴藏量的47%。[2]
矿产资源
平昌县境内响滩至元沱一线有石油构造,未开采;响滩与立山接壤一代有天然气;尖山乡内有出露的优质石英砂,投入批量生产;笔山、千秋有稀有金属矿,未开采。[2]
旅游景点编辑刘伯坚烈士纪念碑
刘伯坚故居:位于平昌县龙岗乡街道,共两栋,分别建于1895年和1937年,建筑面积共519平方米,原始风貌和格局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既是纪念烈士的重要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符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条件。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特公布“刘伯坚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
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碑):坐落在平昌县城北AA级风景区佛头山森林公园内,距县城2公里,背靠华严庵,左控通河,右扼佛头寨,与金宝观、南台山、老鹰寨隔河相望。
佛头山森林公园:位于平昌县城所在地江口镇北侧,通河、巴河、龙潭三面盘绕,景区经营面积293公顷,平昌县
海拔400-723米,森林覆盖率达90%。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批准为AA级风景区,2003年作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0]
得胜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于平昌县得胜镇。东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县城40余公里,距县城60余公里,占地二十余亩,海拔810余米,寺东、西、北面为悬崖绝壁,南面地势平缓。寺周岩下树木繁茂,有古树松柏、楠木、菩提、摇钱等灌、乔木数种。
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隶属平昌县,包括县内的镇龙五峰林海景区、江口镇佛头山景区、白衣水乡古镇景区。森林公园总面积255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133顷,活立木总面积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5%。[10]
五峰林场秋景:位于镇龙镇境内的五峰林场有茂密的人工林和美丽的天然林,裸岩极少,几无荒山,漫山遍野堆绿耸翠,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其中有5座山峰呈五角形分布,形成“五龙捧圣”之势。[10]
南天门风景区:集红军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距平昌县城30余公里,总面积达3000多亩,俨然一个天然氧吧。境内北高南低,最高点南天门、海拔765.4米,最低点三岔河,海拔433米,平均海拔600米,境内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适宜、春早秋凉、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