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人最喜欢吃的点心,你尝过没?

家乡区县: 惠州市博罗县

    在博罗,常见的粄有艾粄、寿桃粄、发粄、松糕粄、水粄、萝卜粄等等。色彩缤纷的粄风味各异,或以香浓取胜,或以软韧诱人,或以甜嫩著称。粄不仅是博罗人的特色美食,也是博罗人的独特称谓.

    在博罗,常见的糍有糍粑、捏糍、糯米糍等等。各式各样的糍,或柔软细腻,或香甜可口,或外酥内软,或其味醉人,味道极佳!

    博罗人所说的粄,它的原料是米浆。制作不同的粄,选取米浆的水分含量多寡有别。如大笼粄,搁进蒸笼之前,基本上就是米浆状。而敛粄,顾名思义(敛在方言里是干的意思),则是含水分最少的粄。其制作方式是,把湿润但还能筛得动的米粉,用筛子筛到特制的方形浅状木匣中,用刮子刮平,再予蒸熟.

    博罗人所说的糍,它的原料是糯米饭。譬如糯米糍,就是选用质地纯正,色泽透明的糯米,在水里浸泡三四个小时,放进饭甑(木制的饭桶)里用旺火蒸熟,倒入石臼里,两人用木制的杵头,一上一下轮番舂打,将米饭舂成糊团,然后趁热双掌托起用力一掷,整臼的糍粑便完整的置于事先准备好的簸箕里,周围等待捏糍粑的人,双手蘸些油料,将糍粑分成小糍团,再把小糍团搓成蘑菇状,从拇指与食指缝间挤出乒乓球大小的糍团,甩到放黄豆粉、花生粉、芝麻、食糖等调料的盆子里,不断滚动,当洁白的糍团沾满了粉料后,一粒粒糍粑颜色便变成淡黄,软韧适中,香甜可口。

   

博罗的“粄”源于与农耕有关的各种祭祀活动。我们的先民为了祈求神灵消灾赐福、风调雨顺,在农耕活动的各个重要时期和重大节日,都要向主宰的神祗膜拜许愿。而许愿时供奉的贡品,主要就是由大米制成的,俗称“粄”。从“粄”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食物如何通过烹调,完成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化。

博罗客家地区至今有过年打糍粑等各种糍之俗。而糍粑也称年糕,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年前制作各种糍是客家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更是博罗人春节前的一项重要活动。

毛文慧(2015-04-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