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12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16.06亿元,增长2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1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2元,增长1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2:63.8:20。获“中国最具魅力文化休闲旅游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7]
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方面,建设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乡村供电率100%;程控电话装机已达8万多门,移动通讯机近4万门并实现全县无缝覆盖;邮政服务遍及城乡各地;县城日供水能力3万吨。县城建设特色明显,以占地3公顷的南陵广场为核心的新区建设在全省首屈一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3%。
工业
2012年南陵县实体经济总体平稳,2012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户,总计259户,实现产值236.4亿元,增长24.3%;增加值57.29亿元,增长21.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南陵县55户首位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47亿元,增长53.3%;26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35.15亿元,增长45.9%;51户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2.82亿元,增长40.9%;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59户,实现产值120.6亿元。建成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7.6万平方米蓝领公寓,经济开发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籍山创业园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7]
农业
南陵县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35亿元,增长10.9%。粮食总产39.3万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5、318国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初具规模。新开4个示范基地和10个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6000亩核心示范区,推行“八统一”的水稻全程代管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以大浦试验区为核心的万亩现代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突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引领作用,总投资3000万元的自动化育秧育苗中心进入试生产阶段。大浦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顺利通过中期验收。
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推进,全年共流转土地5.46万亩。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12家,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食品工业园获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顺利通过“安徽省大米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认定。“弋江籽”紫云英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陵大米”、“奎湖”牌河蟹商标获省著名商标称号。稳步推进蓝莓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贤龟鳖获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宏顺粮油被评为省3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切实加强林地清理整改工作,严格规范林地占用和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管理,林地检查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9个,南陵县农作物参保面积96万亩,森林灾害保险面积13.1万亩。完成造林任务0.65万亩。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10万人次、1.88亿元,连续7年被列为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县。[8]
林业
解放前,南陵县山林多被地主、宗族、寺庙占有,森林经营处在自然繁衍状态。
1951年调查,林业用地为58.37万亩。1975年,全县森林资源清查为59.85万亩。林业用地中,国营林场、园艺场、茶场、苗圃经营面积6.55万亩,占10.9%;社队林场经营面积7.76万亩,占13.0%;生产队经营面积45.54万亩,占76.1%。全县有林地35.80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9.8%。其中,用材林32.82万亩,经济林1.54万亩,竹林1.44万亩,灌木林地3.38万亩,无林地(荒地、灌丛地)19.77万亩,未成林地7767亩,苗圃地1313亩。全县森林覆盖率21.4%。
1988年,全县林业用地为57.44万亩,比1975年减少2.41万亩。其中:有林地32.49万亩,疏林地3.38万亩,未成林地2.28万亩,灌木林地1.45万亩,苗圃地332亩,无林地17.81万亩(灌丛地12.10万亩,荒山4.67万亩,其它1.04万亩)。此外,全县四旁树木占地面积7.7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22.2%。
1990年,林业用地面积57.44万亩,其中有林地33.49万亩,疏林地3.38万亩,灌木林地1.45万亩,苗圃地332亩,未成林地7.28万亩,无林地11.8万亩(荒山、荒地、灌丛地)。森林覆盖率22.8%。有林地按林种、树种分:用材林29.27万亩,薪炭林2973亩,特用林1937亩,经济林2.2万亩,竹林1.39万亩,防护林1190亩。树种地:杉木7.06万亩,松树(包括国外松)16.8万亩,阔叶树5.13万亩,竹1.39万亩,其它3.08万亩。[9]
服务业
2012年南陵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增长9.1%。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芜湖米市博物馆、江南国际大酒店等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成功举办芜湖·中国米市国际大米交易会,承办了第六届安徽粮油精品展示展销会暨第二届中国(芜湖)国际米业博览会。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907万元。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完成投资15.15亿元,增长38.1%;商品房销售57.52万平方米,增长4.6%。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07亿元,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72.28亿元,增长21.6%;新增存贷比76.3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