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更名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出身书香门第和仕宦之家,聪颖好学。明天启六年(1626年)中秀才。曾参加复社。明亡,奉嗣母避兵常熟。清兵南下,从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举兵抵抗,福王授其为兵部司务。事败后,嗣母绝食殉国,遗命勿事二姓。自清顺治二年(1645年)起十余年,顾炎武往来于南京、苏州及太湖沿岸,考察山川形势,图谋匡复明室。
顺治十四年(1657年)起,顾炎武尽鬻家产,弃家北游。曾在山东章丘长白山下开荒垦田。至顺至十八年往返于直隶、顺天、山东之间。康熙元年(1662年)游踪扩至河南、山西、陕西各地。此后十余年,频频往来于山东、山西、直隶、顺天之间,以二马二骡载书卷,进行金石考古工作,完成《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营平考古录》。康熙五年(1666年),与友李因笃垦田于山西五台山下。康熙七年(1668年),因山东即墨黄培诗案株连,在济南入狱达7个月。出狱后,更决意不与清廷合作。对济南风物多有题咏。康熙十六年(1677年),定居陕西华阴,精研经籍考证。次年,诏开博学鸿词科,荐修《明史》,均誓死不就。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病逝于山西曲沃。
顾炎武一生著述宏富,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都有��究,流传著作达50种。倡导力戒空疏,注重实用,征实去伪,开清代朴学之风,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反对宋明理学空谈性命,置国家与社会安危于不顾的坏风气,主张“经世致用”,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95chenshuang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7456562.html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57877220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