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如今基本是指除夕和初一,而地方传统意义的春节,则是腊八或祭灶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甚而有带调侃的“未出正月俱为年”地说法。
在以往的岁月里,我们这,乃至更大的区域,自腊八开始,就张罗过年食品了。首先是腌制食品,因为这要一定的风冻沥汰才可酿出香馥并可耐储藏和便于携带馈赠的“腊味”。
然后是蒸年糕,白的是米粉,黄的是玉米粉,间杂撒上几颗大枣栗子葡萄干赤豆等增味添色,然切成条块,寓意黄金白银,红红火火。
这其间还有“祭灶”这个祈祷灶老爷的大年辅节及“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等过年垫。
过年的前一天称“年晚”,所有大菜都在这一天上齐,而不可或缺的取其谐音“年年有余”鱼、“吉庆安详”的鸡、“团团圆圆”的肉丸、“旭日高升”的蛋,这鸡鱼肉蛋四大主菜是不可少的。
吃鱼不可翻身,寓意安稳并可藉此留下一面谓“有余”;
吃鸡鸡头属一家之主,为首吗!鸡翅是年轻人,可飞腾,鸡腿,一般是那劳碌命的主妇们的。
孩子吃些鸡内脏,什么鸡心可起早啥的,无非是图个烘染节日气氛。
肉圆是不可夹开分食的,所以农村多是小肉圆,好一口一个团圆。
鸡蛋多掌成糕,取步步升高之意。
年晚的午饭后,是贴门神对联挂浪时候,地方上的秀才大显身手,根据各家生活特征特性写出不同的楹联,歌德的,喻示的,彰显的,虽各自不同,全都充满喜庆。
即使有的人家此前不久经历“白事”,只要“出七”,也可贴楹联悬挂浪,只不过一定要去除大红及明亮色彩,改为青蓝及轻淡色彩,谓之“下五色”。
还有那“福”字是倒过来贴的,取谐声“福到”之意。
一切准备好,天黑后就是守岁时候了。
吃过晚饭,全家团聚在一起,围着火盆取暖,剥着花生,嗑着瓜子,讲着故事,直到如今被“春晚”替换依旧乐此不疲常有人通宵达旦“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最多的感慨说法。
过了年晚是大年初一,而初一家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放鞭炮。
鞭炮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起源或许是为驱兽,渐渐演变为辟邪,及至纯粹为了营造喜庆气氛。
放过开门鞭炮,开始新年的第一顿饭,我们这地区兴饺子;
饺子此时不叫饺子,叫“弯弯顺”,汤圆此时不叫汤圆,叫“元宝”。而第一碗是放在供桌上敬天地的。第二碗放灶台上是敬灶王爷的。
许多人家饺子里往往会掺上一点吉祥寄托物,如枣子谓起早,瓜子谓会说话,花生米谓长寿直至演变为包钱在里面吃到的意味可以发财。
吃过饺子首先是祭祖,然后按辈分长幼磕头道好祈福,再转向族里互相拜年。小孩子一边拜年,一边享受着各家赐给的年糕花生玉米花等及自制果品。孩子们往往都有一个很大几乎等同面口袋一般的兜兜,谓“海海”取意是能容纳吧。压岁钱一般也是这时候由家里再向外拜年之间由长辈向晚辈相互发放的,其意也从迷信的祈福“买通钱”转为如今的联谊钱。
年初二是带“闺女姑姑”的日子,一般也是亲朋间飨客日子,作陪的多是近房重戚而发展至地方影响人等。
初三我们这沂南叫小年,早上习惯吃饺子,叫做“初三捏一捏,囤粮没法摺”
初五是小年,也是破五纪念日,是赶“五穷”的日子;
“五穷”即是“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
这天,忌讳拜客,为的是不将外惑引来;
这天,爆竹由内向外放,垃圾,由内向外扫,依旧图的是宅中干净!
这天,吃的是饺子,内涵融融,寓意就是要有平常心,要有包容。
过了初五,开始收心,整顿策划新年事项,再行年复一年始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