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地处重庆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库区,史称“膏腴之地,鱼米之乡”,辖区南北长56.5公里,东西距57.5公里,总面积1423.62平方公里,地处重庆市中部,东南接壤涪陵区,西南与渝北、巴南区为邻,东北接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邻水县相接,有“沙田柚之乡”“夏橙之乡”的称号。长寿是重庆陆路的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是重庆特大城市经济社会,资源面向三峡库区辐射的重要中继站。
据史料记载:早在七千多年前,长寿境内就有土著民族居住。至周代(公晨曦中的长寿
元前十一世纪),“巴人”在重庆全境、四川东部、贵州北部、湖北西部等地建立巴国,定都今重庆渝中。长寿时称巴国枳邑。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灭巴,建巴都郡(今重庆),在枳地(今涪陵城东枳里乡)置枳县,今长寿地属枳县。
蜀汉(公元220—263年)巴郡益州治江州县,先帝刘备在今长寿城附近设常安县(属枳县)。北周武民三年(561)废枳县,其地并巴县。
唐代武德二年,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隶属涪州。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截止2013年末,长寿区辖4个街道、14个镇: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长寿湖镇、云台镇、葛兰镇、但渡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石堰镇、新市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共有28个社区、223个行政村,312个居民小组、1881个村民小组。区政府驻凤城街道。
长寿区位于东经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间。辖区南北长56.5公里,东西距57.5公里,总面积1423.62平方公里。地处重庆市中部,东南接壤涪陵区,西南与渝北、巴南区为邻,东北接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邻水县相接。东部黄草山称东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称西山,境长约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区最高峰白云山1034.2米。铜锣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与涪陵、巴南区交织,长江、龙溪河、大洪河、御临河分别流经区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