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条是福建闽南,台湾省,广东潮汕等闽南语系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粿条不同于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弹性。另外闽南、潮汕、台湾地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所以潮汕话的所谓粿,实际就是别处所称的糕,但包括的范围又不单纯是“糕”。而用米粉调成浆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叫做“粿条”,台湾也有称为“粿仔”或“粿仔条”。而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可见到粿条,甚至成为当地的小吃,这是由于当时大量潮汕移民而把粿条带出去的。
潮汕人将用米碾成粉末后做成的食品称为粿,粿条就是其中的一种。粿条可以有许多吃法,或炒、或汤,伴以各种配料,口味可以因人而异,是潮汕人喜欢的食品之一。不但在大街小巷的小摊贩、小饭店里,可以吃到粿条,近年来,高档酒家的宴会也经常见到它的芳影。潮人移居海外后,喜吃粿条的习惯也与之一起来到他们的居留地,并且衍生出各种与本土不同口味的粿条来。
巴黎的粿条汤又叫“金边粿条”或“金塔粿条”,是当地很受欢迎的早餐之一。为什么呢?这要从柬埔寨说起。柬埔寨是海外潮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潮汕人占了华人的大多数,许多人原来住在金边等主要城市里。当地华人习惯把金边称之为“金塔”。据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潮汕粿条就已经在柬埔寨,特别是金边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但潮汕人爱吃,也很受当地人民的青睐,并形成了有柬埔寨独特风味的粿条汤。这种的粿条细小柔软,具有韧性,常以猪肉片、碎肉、内脏,小虾米以及豆芽作配料,一般用上汤作汤水,用冬菜和蒜头油来调味,还可以根据各人所好,加上其它调味品,很适应柬埔寨一带人民的口味。有些地方的粿条,还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做出改进,比如增加香菜、香草,或减少某种猪内脏等,使之更适合人们口味的不同喜好。粿条汤成为人们普遍喜欢的早餐食品。目前在柬埔寨各省市、乡镇的大大小小的餐厅和茶室,以及各个市场和大街小巷,每天早上都有卖粿条汤。20世纪70年代从印支地区逃到法国的潮汕人中,许多来自柬埔寨。刚到法国时,不少人选择开餐馆作为他们创业的开始。在这些餐馆里,他们把印支地区潮州人的饮食习惯带到法国来。粿条,以及其他的潮汕菜肴,就这样来到法国扎根发展。
在泰语中,粿条是直接以潮汕话来发音的。不懂泰语没关系,只要你用潮汕话说出粿条来,泰国人肯定不会弄错。不但潮汕人聚居的地区,当地土著人的生活区里,粿条、粿汁等,几乎随处可见于菜市场或街头巷尾,甚至在超级市场里,既可以买到粿条及其配料,也可以在大商场的餐馆里面吃到现成的粿条。与潮汕本土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粿条汤,常配有辣椒酱、辣椒籽、白糖、鱼露、酱油等让顾客各取所需。
新加坡的潮汕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潮人的饮食习惯,甚至形成专门供应潮汕鱼粥、潮汕粿条、饭档和各式小吃的潮州街。尽管受当地其他族群的影响,新加坡以及相邻的马来西亚的潮汕人对“肉骨菜”情有独钟(当地人叫“Ba骨茶”,是一种用胡椒、桂皮、川芎、果皮、当归等名贵药材,与香菇、猪排骨等一起煮熟后,加上酱油调味而成的食品,可以一边吃,一边喝茶)。但在吃“肉骨菜”的饮食店里,同样也可以吃到潮汕粿条。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1332611118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0657283.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